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一线教师需要有立场的教育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滕珺 参加讨论

    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每次到学校我们总会听到一线教师这样的反馈:“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缺乏像你们这样的教育学者给我们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提升理论高度……”乍一听,这是对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尊重,相信这也是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可仔细再想,却是莫大的悲哀,教育理论和实践本应相互作用、相互滋养。没有理论的实践是漫无目的的实践,而没有实践的理论也是空洞无生命力的理论。这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一线教师的理论学习不够,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们应当反问自己,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收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打开教育之门——顾明远教育观启示录》(以下简称《启示录》),翻开书卷,突然对困惑自己多年的这一问题略有所感。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首先是有立场的教育学。所谓的有立场,就是指我们的教育理论必须价值取向鲜明,问题态度明确。《启示录》中,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引起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凸显着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和儿童立场。顾先生说:“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要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过去讲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还不够,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而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恰恰是孕育一个真正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关键。《启示录》还多次引用了顾先生的学生观,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也是基于现代价值取向儿童立场的鲜明表现。正是因为顾先生的教育思想有这样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和坚定的儿童立场,才为一线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是有学理的教育学。所谓的有学理,就是一套有逻辑结构和事实支撑的概念体系。《启示录》收入了顾先生关于学校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等教育核心领域的主要观点,以及广大一线校长教师对这些观点的体会和实践经验。不难发现,顾先生在不同领域中的观点相互呼应,自成体系,有理有据。如顾先生在谈到“学校文化”建设时,强调“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鼓励学校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时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他们塑造这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即一所学校的校风。”诸如这样关于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和管理的一整套有内在逻辑的概念体系,以及每个概念体系背后丰富的案例或事实支撑,构成了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学。
    一线教师需要的是通俗易懂的教育学。学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概念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经院式的,也可以源自一线。《启示录》中顾明远先生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能引起一线广大校长教师的共鸣,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顾先生用校长和教师最为熟悉的话语体系,甚至是网络流行语,来解释并解决了教育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如面对教育实践中学生主体缺位的现象,顾先生就利用网络流行语,提出“被教育”的概念,同时提出“要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再如,面对教育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顾先生又提出了“教育污染”的概念,并指出“如果我们不及时治理教育污染,未来我们的民族将付出比治理环境污染更高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在顾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比比皆是。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教育分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深出”和“深入浅出”四个境界,一线教师需要的就是“深入浅出”的教育学。
    一线教师需要的教育学是短小精悍的教育学。现在是一个资源无比丰富且阅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阅读速度的短、频、快,阅读方式的可视化,都在影响着一线教师的阅读选择。一线教师在繁忙的8小时工作之余,一定会选择让自己舒适的阅读习惯来滋养自己的教育生活。顾先生的教育思想往往就是这样短小精悍,如最新发表的《“水仙花”教育学》,全文不过八百余字,以自己的故事开头,言语不多,却形象生动,其中的道理深入透彻,让读者阅后有顿悟的共鸣感。(作者:滕珺,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6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