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目标引领:分层分类教作文》:语文教师的“贴身拐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王文建 参加讨论

    
    《目标引领:分层分类教作文》 叶月兰 主编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唐四杰”王勃的鸿篇巨制《滕王阁序》中有句名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从中我们不难读出,大凡精妙的建筑,不是让建筑形貌游离于地势之外,为凸显建筑形貌之魅生硬地开山凿岩、掘土作井,而是追求因地而行、随势而化的效果。同样,知识殿堂的搭建,也讲究因材施教、分而导之的艺术,唯有如此,方可紧握开启学生鸿蒙,擦燃其求知欲望,滋生向心力、凝聚力,从而达到师生感情“谐振”的钥匙。当我读完上海市静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叶月兰主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丛书《目标引领:分层分类教作文》后,心底便生出这样的感触。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实事求是地说,张志公先生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于相当一部分教师而言,作文教学确实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作文课不能不上,却上不出应有的韵味;作文模式不能不探索,却探不出个中的真味。遇到作文课,有的教师上周摹点景,下周状个物,看似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期和年级的“标度”不彰,姑且谓之“蜻蜓点水式”;有的教师布置道题,简单点拨下,或者不点拨,命令学生这周写,那周交,交后改,改后评。学生横撇竖捺一丝不苟,卷面整洁不亚铅印,老师眉批句批段批篇批一应俱全,加上“下水文”,乍看双边互动到位,细析又抻长了反馈周期,属于典型的“剩饭热煮式”;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不管能不能接受,把选材、立意和布局技法一古脑儿倒给学生,一度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有的教师抱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老弦,引导学生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给人“机械模仿”的嫌疑……凡此种种,几乎无一例外地聚焦于“师本”层面,剥离了于课堂效率、求知兴趣生成至关重要的“生本”因素,而剥离的后果,则直接导致了学生主动性和积级性的泯灭,思维、想象、合作和探究等诸种能力的丧失,作文课因之变成了僵硬的“蜡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光华。
    毋庸讳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确实成了教学的“瓶颈”、新课改的“桎梏”。然而,正如雪芹曹公在《红楼梦》里所言:“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突破“瓶颈”,卸除“桎梏”,靠的还是教师这个“系铃人”。“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人开窍”,如何开窍?叶老师给出了答案。她的《目标引领:分层分类教作文》丛书,不赘述滔滔宏论,不搭建“空中楼阁”,相反,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和心理品质,“量身打造”科学实用的作文方略。“类”“度”分明,层级清晰,是丛书最显著的特点。叶老师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小学三至五、六年级各类作文要求进行梳理、归类,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想象、看图写话,具体而微,笼而统之。每个类别之下,又给出了具体明确的年级目标和节次目标。
    在丛书分册《运用空间顺序观察法写话》里,她是这样给出“节次目标”的:“学生能根据‘魔法棒’中‘第一招’的提示整体观察图片,表达出自己对‘我们的教室’的总体感觉;并找到自己所在的观察点,理清观察顺序,运用巧招做记号;学生能运用记号,在‘第二招’的指引下,确定哪些事物是可以具体写,哪些事物是可以简单介绍的;学生能在‘第三招’的帮助下,学习运用一些方位词或过渡语,把所有观察的内容连起来表达”。学生习作完成后,叶老师不忘展示“优秀”“合格”“需努力”三个等级作文,每级作文后,都附有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内容翔实的“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参考有的、比照有据,很容易寻出差距与努力方向。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概括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必须与直接的感情体验相联系。授知时,应通过提供形象、生动而直观的感性材料,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考虑到这一点,书中叶老师大量呈现图画,借此渗透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以图缀文,构成了丛书的第二个“亮点”。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叶老师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想象能力的培养被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丛书册册都有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成为第三道熠人眼目的“风景”。
    教育既是塑造人的工程,一切便当以“人”为出发点。让学生心中有话、掂笔能写,让学生写出文采,围绕“人”字,叶老师不急不躁、量体裁衣、循序而进,一块砖、一片木,小心翼翼垒砌着象牙之塔的“基座”。她的丛书,“藏千千于芥蒂,蕴奥义尽细微”,丰厚、精要、易懂、可用,相较于众多写作辅导教学用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贴身拐杖”,当之无愧。(作者:王文建,单位: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实验高中)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1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