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思考,最简单却又最困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王琪 参加讨论

    水到底是什么?也许这便是每日遨游于其间的鱼儿也不曾想过的问题,正如习惯了周围环境的我们可能未曾真正思考和关注过身边的人与事。“理所当然”一词,与其说是我们为自己找寻的理由,不如说是我们桎梏自己心灵的隐形枷锁,是隔断他人,更是封闭自己。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进行了一场演说,该演说于2013年入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演讲”。《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1月)将这篇演说词的中英文辑为一册,使我们得以领略华莱士充满哲理的故事中蕴含的生命感悟。
    我们常常厌恶别人看法中“固执己见”的力量,却不知也许在反驳的同时,自身也被其深深影响与控制。即便事情发生转变,植根于我们心中的某些观念依然如初。正因如此,一些情况下,信仰什么与不信仰什么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我们思考问题的羁绊,或许信仰的羁绊更为深重而我们却未曾察觉。正如在华莱士所讲述的“上帝是否存在”的故事中,无神论者即便向上帝祷告后脱险,内心也始终不相信上帝的存在,而信徒们也可能因始终深信不疑而将自身拘禁于信仰的牢笼中。钥匙自然是有的,只是身陷囹圄而不自知,又何谈解禁?
    “学会如何思考”似乎再简单不过,然而注目凝视的深思或脑洞大开的怪谈是否便等同于学会独立思考?如果所谓的思考只是拘泥于狭隘的日复一日的见闻,抑或是提出一些人云亦云的看法,自诩每日都行走于天马行空的思考中的我们可能实际上不过在思维定势周围徘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或者说并没有思考过。
    华莱士在演说中提到思维定势存在的原因,认为它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内心的自我中心意识,“这种意识,是我们自出生起就存在的默认设置”。如此,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从改变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入手。以自我为中心使我们在思考时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这种思考内容的狭隘与方式的偏执也让生命的简单美好与我们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忧愁与烦躁。然而当我们换一个视角,不再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也许便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与故事。
    当“我”不再是思考的中心,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内容也会随之改变。不再忽略身边的人与事,而予以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宽容,宽容之关爱,点亮生命中每一颗星星的力量便可能因此而显现。保持生命的自觉与警醒才能真正学会思考,而这种自觉与警醒又由学会思考而来。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实则不易,而最困难的问题也不过尔尔,也许真正学会思考才是个体面对生命的庸常与无味却无法逃离时为自己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不再成为思维的奴隶,白驹过隙的时光也无须消解在自我惆怅的哀悼与单调乏味的琐屑之中,生命中遥望的自由可能即源于此。“真正重要的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不懈努力,以及真诚地关怀他人。”华莱士如是说。自由除了意味着努力追寻什么,也意味着不被某种强制力量所束缚与羁绊,不去努力追寻什么,思考的自由亦是如此。如果自我中心意识的默认设置被改变,思考的自由也不再遥不可及。
    庄子与惠子的争论言犹在耳,我们不是鱼儿,自然不知鱼儿对水的感悟,然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有自己的深切思考。具体而微的事可能也是简单而困难的事,一位可敬的长者以生动的方式提醒着我们人文教育的意义便在于关注生命中看似简单却又困难重重的思考。包容、温情与哲理的情怀都蕴含在他的故事中。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以某种方式为我们重新开启思考的一扇窗,和风扑面。(实习生 王琪)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3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