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五十大板》(作家出版社)是陈歆耕的第三部文化随笔集。作为《文学报》总编辑,陈歆耕站在当代文学的第一现场,以宏阔的视野掌握大量前沿的信息,从作家、批评家、文学机制到文学语境,让我们从各个方面看到文坛的现在进行时。本书延续了他一向快言快语、犀利幽默的风格,如书中《“偏见”与“偏见”的撞击》一文所言,人人都可能有偏见,偏见在互相撞击之中给我们提供反思和发现真理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争鸣与探讨,需要碰撞与交流。 《李白当过“诗丐”吗?》一文提到有作家试图颠覆诗仙的神话,认为李白当时写诗是为了讨碗饭吃,写的都是顺口溜,没传说的那么大价值,而陈歆耕坚持李白非凡的天赋和超脱的情怀不是某些人信口开河就能随便抹煞的,是理想情怀让陈歆耕始终相信正义、纯真与美好的存在。书中提到时下一些低俗的网络色情小说,那些才情不低却自甘堕落的写手制造出来的品位低下的“犬马”文学,不但无助于提升人性,反而竭力把人拉回到动物水平,枉费了才华,贻害了他人。他们不明白文学是寻求人类精神家园的,需要纯真的理想情怀。一切好的诗与文,无论针砭假恶丑,还是追求真善美,都是在对抗一个不好的世界,指向一个理想的境界。 书中一方面呼吁“文学批评巨星”的出现,一方面也反思了不敢说真话的诸种根源。中国批评家不堪沉重肉身的负累,过于着眼于现实利害关系的考量,以至于“脾肾两虚”,甚至有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天职和底线。《欢迎被“咬”:能否推而广之?》提到当今缺少正常批评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作家心理脆弱,好话多多益善,批评一句就怒发冲冠。这让作者由衷呼唤才思和胆识如别林斯基、金圣叹这样的批评大家出现,呼唤超越功利、追求真理的艺术勇气。 《各打五十大板》还为我们提供了鉴别作家作品快捷有效的方法。好的作家作品都是神似的,拥有同一种“真”;不好的作家作品是奇形怪状的,表现出各种“装”。写诗与作文最可怕的是装,装深沉,装高雅,装名家大师;最珍贵的是真,直抒胸臆的真情实感,对真艺术的迷恋,对真理的信仰追求孜孜不倦。如《作家的“一声叹息”》所言,作家发自肺腑的“一声叹息”“一把辛酸泪”才是最珍贵的。的确,触动过自己灵魂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鸣。我们的文学作品,小处缺乏一声真实的感叹,大处缺乏对时代社会敏感穴位一针见血的刺中;我们的文学批评,小处缺乏一句真实的评判,大处缺乏对时代文艺脉搏的准确把握和诊断。陈歆耕一边因爱之深而责之切地批评,一边呼吁“让文学照亮未来”,超越现实功利的羁绊,获得精神的自由飞扬和真正解放。他在序言里说道,面对现实,文学虽不能像警察和子弹一样,让正义及时得到伸张,但是文学理想的力量是强大的,真正刺痛社会神经的文字是能够潜移默化人性、启迪良知的。 归根结底,文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存在方式,怀有文学情怀的人,才能够遇见诗意和灵感。《各打五十大板》最让人感动的,正是作者矢志不渝坚持着的照进文学现场、照进生活深处的文学梦想。(郭彩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