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关仁山:用红色资源讴歌伟大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报 关仁山 参加讨论

去年春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走进红色岁月活动,跟随来自全国的作家朋友来到了“红色圣地”西柏坡。这次采风的主旨很明确,弘扬我党优良革命传统,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以文学的形式展示革命纪念地的历史与今天的生活。我是河北人,以前曾多次去过西柏坡,也看过关于西柏坡的专题片,以为对西柏坡已经了解得很充分了,但这次走进西柏坡才知道这里埋藏着如此多的红色宝藏。
    理直气壮书写红色精神
    红色正面的东西不好写,其中一个症结就是,人们在怀疑崇高、躲避崇高。阅读市场上,负能量太厉害了,正能量不足。到“红色圣地”体验生活,其实就是补充我们的正能量。
    我们追忆红色历史、感恩历史、敬畏历史。因为我迷恋现实,我要用这红色精神资源做动力,立足于深耕现实。比如走进西柏坡,我们都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出来,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解放了全中国。如果再这样顺着写,那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很难写出新意。我想依托历史红色资源,为今天的共产党人、革命老区人民塑像。
    在这伟大的变革时代,用红色的激情和脉动,拥抱时代。走进红色岁月活动给了我创作灵感,我不仅找到了精神根基,还一下子打开了视野。这种精神的营养是长久的。经过深入走访,生活感动了我。我对自己说,要相信这个伟大的时代,要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人民。有内心的这种相信,我们写起来才不心虚,才有底气。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书写红色精神。
    前两年,我写过一个长篇,塑造了今天的一个共产党人形象。但是人物形象内驱力不足,形象没有站立起来。我困惑了,有这样的悲情英雄吗?读者会相信吗?因为我的精神资源很有限,人物有点不硬气,怎样点燃激情?怎样在我们深渊般的内心,重新找到一种信任?这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两次走访,在西柏坡“红色圣地”给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找到了精神之根。通过走访、座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之所以能在危亡和艰难困苦中绝处逢生,靠的就是一种献身精神和坚定的信仰。认知这段历史,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精神资源。
    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在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中,把所见所闻的故事提炼表达出来。县委书记王竟明的爷爷王核桃,在敌人轰炸时掩护战友光荣牺牲。老百姓回忆这位烈士,说他当年没钱交党费,就从家里的核桃树上采来核桃交给上级作为党费。牺牲的时候,身上还带着作为党费的9个核桃。王核桃的儿子王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新中国成立后当上了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治理山洪,绿化荒山,是远近闻名的劳模。他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赢得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任。王竟明当上县委书记后,面对治理环境、老百姓增收,搞低碳经济、风能发电、西柏坡核桃和大枣的深加工,走出了一个革命老区现代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