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范用先生与三联书店(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汪家明 参加讨论

    范先生是一个特别要“好”的人,包括穿戴和做派。对所珍爱的书,他更是讲究,讲究用纸,讲究装帧设计。讲究并不是豪华,正相反,他讲究书的书卷气,讲究朴素高雅,讲究手感和亲切感。从1938年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起,他就开始设计图书,直到晚年,成为真正继承并发展了鲁迅时代装帧设计风格的书装艺术大家,影响了三联书店几十年来的设计风格,也影响了中国书籍装帧界。由于对书的挚爱,他还策划了《西谛书话》、《晦庵书话》等一批书话,编辑了《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叶雨书衣自选集》等有关书的书。
    范用先生又是一位一生追求真理,敢于坚持真理的编辑家。在这一点上,更多可以看出经过三四十年代的腥风血雨,他在邹韬奋先生等老一代三联创办人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为抗日救亡和传播进步文化而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1979年与陈翰伯、陈原等创办《读书》杂志,发表《读书无禁区》的文章;《傅雷家书》、《牛棚日记》、《随想录》全本、《为人道主义辩护》等的出版,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文革”后解放思想和文化启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范先生在80年代初还策划了《聂绀弩杂文集》、《胡风杂文集》、《高尔基政论杂文集》、《我热爱中国》、《凋谢的花朵》等一批思想性、开放性很强的书。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也是经范先生介绍到香港的杂志发表,后来又力争在国内出版,为此他写了观点鲜明的审稿意见。在这篇审稿意见的最后,他写道:我曾设想三联可以出版一些纪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这段话突出显示了一位资深出版家的深谋远虑。这套书后来出版了十多种,很受读者欢迎,产生了广泛影响。同一类型的书,已经成为三联书店至今的传统和品牌。
    范先生为人的最大特点是真诚和富有童心。他喜欢交朋友,可以说朋友遍天下。夏衍先生说: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也有人说,八十年代整个文化界的著名人士都是范用的朋友。他为这些文化人出书,组织一次次的聚会,为了书的事情和他们频繁通信。他把这些内容充实、字迹漂亮的信一封封贴到自制的牛皮纸本子上,在每一本的封面写着来信人的名字:茅盾、冰心、巴金、曹禺、夏衍、钱钟书和杨绛、吴祖光和新凤霞、黄苗子和郁风、王世襄、费孝通、黎澍、萧乾、冯亦代、卞之琳、戈宝权、叶浅予、丁聪……他为有很多好朋友而开心,晚年又因为一个个老朋友相继离世而心伤。他的伤心是那样发自肺腑,让我们这些后辈看了都不忍心……
    仔细想想,范用先生对三联书店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又是清楚明了的。比如,他是唯一一位从1938年起直至离休都没有离开三联,没有离开出版第一线的出版界前辈。是他,全面承继了老三联的珍贵传统,又从各个方面开创了新三联的独特风格和境界。在三联书店的历史上,他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只是通过他,今天的三联人才能直接汲取到邹韬奋先生的骨气和文气;只是通过他瘦弱而极富生命力的形象,我们才不断感受到那一代叱咤风云的出版人物的神采。如今,范先生去了。我们只能通过反复的追思,在我们心中留住他高贵的精神,直到永远。(汪家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