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校长 >

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李学军 参加讨论


    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在帕夫雷什中学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笔者并未“乘桴浮于海”,而是北上乌克兰,走进了驰名中外的帕夫雷什中学,拜访了它的“经营者”苏霍姆林斯基。走进帕夫雷什中学,强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与燃烧的激情,或点头默叹,或低头深思,激动之情无法自已,不亚于阿里巴巴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辞世已38年,他生前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达33年之久。令人惊叹的是,他所提出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他提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建设和谐校园”何其相似?他提出“把发掘天赋才能跟全面发展挂起钩来”,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他认识到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完备的社会教育,率先创办了“家长学校”,我们这几年不也在积极倡导吗?他从教育着眼,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不就是我们现在所注重的“环境教育”吗?他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现在倡导的读书活动不是与之一脉相承吗?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即确信学科爱好和劳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种种,虽然难以囊括苏氏的全部思想与理论,但是可以“以一管窥全豹”。通过比较,确实会让我们感到惭愧与警醒。
    关于读书,帕夫雷什中学有两点做法令人钦佩:一是他们严格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目,认为这是形成丰富的精神志趣、个人需要和道德理想的重要前提。这是多么明智与负责的举措啊!现在低级趣味以及色情与暴力的图书似乎越来越多,真让人担心学生纯洁的心灵会遭受污染;二是他们将学生所要阅读的书目精心装饰,使之像艺术宣传画一样醒目,再配上一些大作家的肖像,让人一看到书就肃然起敬,进而生发读书之欲,急切地饕餮一番。细数他们所开列的书目,俄罗斯文学和苏联各民族文学有116本,外国文学有151本,这些几乎都是大部头著作。倘若汇集到一处,恐怕要摆满一书架。平心而论,笔者所读的还不到其中二十分之一,有些书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岂能不脸红心跳?而该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校里读完这些书。
    这些书目前面有致青少年的一段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书籍集中了人类思想的瑰宝并将其传给后代。我们将化为一捧骨灰,然而书籍却犹如铁铸石雕的纪念碑将永世长存。”苏氏曾自我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确信,书籍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假如书籍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么他们的心灵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精神需要,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
    苏氏被认为是帕夫雷什中学的“经营者”。对于“经营者”一说,笔者认为甚是贴切。一是苏氏对帕夫雷什中学一往情深,并为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这可能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再者,经营就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作为学校,就要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即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成才,这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笔者不惮武断地得出结论:苏氏在这方面似乎是古今中外做得最好的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从1948年起直至去世,他担任家乡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以及《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作者:山西永济中山街学校)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4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