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转变观念,一路前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朱郑汇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转变观念,一路前行
    ——读《“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有感
    初识《“不乖”教师的正能量》,书名让人为之一惊。长久以来,“乖”是永恒而统一的主题,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努力做一个乖老师。如今,“不乖”也能散发正能量吗?带着种种疑惑,走进其中。
    本书作者并没有像常人追求所设定的奖赏,而是朝着自己的未知领域探险,以“不乖”的野性来塑造自己,追寻心中的教育梦。通过寻觅生命最适宜的位置、不妨做个“少数派”、把自己栽培成喜欢的样子三个方面阐述了“不乖”教师需始终关注学生内心需要,以“不乖”的灵魂引领自己,找寻真正的教育。
    突围,重生的勇气
    吴芳,刚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以至于天完全黑了,一人走在冷清的路上。她班级管理得法,考出来的成绩不错,同事和领导认为是个负责的好老师。吴老师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每天呆在教室中好似“老母鸡孵蛋”,这样的效果也还是不错。可是学生的学习失去了乐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已是往事。我被眼前的荣誉蒙住了双眼,学生发生的点滴变化没放在心上。面对机械性的工作,渐渐使我身心疲惫,日后都要在在与学生的“明争暗斗”中度过吗?
    吴老师面对现状,在深思熟虑之后,明确指出:原来,我朝思暮想的,全力以赴的,不是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教育呢?在困境中,她得出了新的价值取向:不“唯分是论”,不受任何教学规范的束缚。给自己定下了几天命令:绝不占用“副课”时间;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晚上不留学生,不给他们补课……在给学生减压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时间丰富心灵了精神生活。回想工作之初,自认为严厉管教,学生将会变得温顺,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埋藏心间,难以自拔。
    如何从“优秀”、“典范”的教师群中突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接下去的日子里,我购买了《教师成长的秘密》、《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我在办公室有意识地听音乐,把自己和周边隔绝起来。在音乐中,我关闭了“比较”的声音;规划自己的时间;精心思考教学设计……思想上的蜕变让我找到了起航的动力源泉,进行“静悄悄的革命”。我努力吸收着各种养分 ,耕种、收获、传播,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蹲身,洒下一片爱
    基于儿童立场,正是这群“不乖”教师的显著特征,但是这样会遭受到外来的压力。在现行体制下,做一个貌似很乖的老师,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要是有勇气标新立异,阻力也会伴随左右。
    中午就餐,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学生排着队伍,秩序井然。领导就会赞赏:这是一个多么重视班级纪律的班主任!要是反其道行之,扣分单相约而来,长此以往,班主任考核将岌岌可危。遇到这样的情况,严厉呵斥是唯一解决方法。沈丽新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竟然还和一些调皮的孩子打趣,这是为何?沈老师这样写道:“我每次遇见,常常忍不住心疼那些孩子,那些饥肠辘辘的孩子。”哦,原来争先恐后往前拥挤的孩子,他们只是想早点儿吃上一口饭而已。而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纪律”为由,规定先后顺序,不准发出声。如今想来,一双双胆怯的眼神时不时望着,迫于教师的威严只能呆呆站立,真是悔不当初呀。
    就餐的基本纪律本因维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素养,这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踮起脚尖望一望,勇敢踏出第一步,拥有主动打破陈规旧矩的想法与行动,或许会看到教育背后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不乖”的力量将会推动教师不断前行。
    幽默,教育的利器
    彭文雪老师,从学生直至参加工作,一路走来都是一位乖学生、乖老师。这几年,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可是方向感也正渐渐迷失。当她在2008年买了电脑,进入“教育在线论坛”,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成长的学习中,慢慢变得“不乖”。
    我参加工作的这几年,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板着脸苦口婆心说教。当面学生态度诚恳,可走出办公室不久,相同的错误再次袭来,让人疲惫不堪。于是我另辟蹊径,利用幽默的语言和行为,力图抹去教师的意图与痕迹,实现无意的教育。
    前不久班级中的两位学生打架了,及时阻止,俩人气红了脸,这该如何下手呢?这时把他们拉到了讲台前,开始了一场“电影秀”,让一位学生做导演,而我当成了武术指导,台下已经笑成了一片,他们两人也是暗暗发笑。当学生在自习课中玩耍蚕宝宝,我别出心裁与蚕宝宝进行了一段“对话”,用出乎意料的做法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一张纸巾占领了通道中央,下面是一滩水渍。看着流淌而下的水滴,我向学生问道:“有没有听见谁在哭泣呢?”点名原因后又说:“纸巾为何会这么伤心呢?”孩子们纷纷诉说着原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点化,创造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试图改变教师一如既往的“警察”角色,运用幽默轻轻吹拂着孩子的心田。
    从很乖到不乖,彭老师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路。懂得思考,尝试实践,才能够做得更好。幽默化的教育方式,使我找到了教育的意义,师生间的幸福已伴随左右。
    做一名“不乖”教师,我品尝到了甜头,更明晰了前行的旅途。心中的乌云正在散去,周围栅栏依旧牢固,我的突围仍在继续。(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朱郑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