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一带一路”文化格局中的华文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王艳芳 参加讨论


    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会、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移民作家笔会”近日在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匈牙利、捷克、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华文作家莅会。
    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播
    近30年来,华文文学在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中国经验、建构中国形象方面有了深厚的积累,也在认同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陈公仲根据新移民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性命题。白舒荣认为作家、评论家、出版社、地方政府等创作主体和传播媒体的共同作用促成当下华文文学发展的繁荣局面。杨剑龙在指出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重要变化的同时,认为华文作家应该更加注重推出世界性意义的作品、保持创作心态的自由与独立以及不断拓展在世界文坛的影响与价值。张凤以代表作家作品为例,论析了北美华语作家作品的中华文化认同问题。老木分析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本质和发展,主张必须坚守华文写作的阵地、坚持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延续。李占刚论述了华文诗歌创作与中华文化认同问题。庄伟杰围绕中国经验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一问题,对比了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书写的差异性。
    赵小琪着力阐释了华文文学经典与传播媒介的关系问题。周励从国人记忆谈到家族记忆,并就怎样促进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展开论述。叶周认为要准确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称职的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刘大先具体论述了中国文学的传播对世界文学的多重影响。梦凌梳理了中泰移民的三个历程,并介绍了泰国当代文学状况。
    北美新移民文学创作与研究
    作为新移民文学的重镇,北美新移民文学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关注。与会作家和专家就新移民文学发展的新态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推动其研究的理论构建。作家们现身说法,发表关于新移民文学创作的新思路和新见解。王威聚焦“新移民华文文学的海归现象”,深度分析了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蓬勃发展的多重因素。陈瑞琳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并梳理了新移民文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江少川探析了地球村视域下新移民小说原乡叙事的嬗变。张巽根重点探析了新移民文学的理论建构问题,并从逻辑起点追根溯源。施玮谈到了新移民文学的可能与路径,强调新移民作家通过地域优势、语言优势拓展文学发展的可能性,强调以新移民视野看中国历史、写中国故事。朱育颖以多部长篇小说为例,探讨新移民女作家独到的时空观念。池雷鸣提出经验写作并非空洞的表述,并分析了加华新移民下一代写作所面对的挑战。王玉琴以加华作家郑南川的魁北克系列小说为例,寻绎具有移民背景的“新加拿大人文学”之内涵。刘云则对硅谷华人新移民作家进行了专门研究。
    陆士清评述了美华作家施玮的情爱长篇小说,提出了从榜样引导到价值引导的观点。凌逾分析了少君的微脸网络叙事,她认为有别于一般的网络文学,少君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朱云霞则从少君的《人生自白》谈起,指出网上和纸上互动传播为文学传播和文化建构提供了多元途径。温奉桥评述了黄鹤峰的长篇小说《西雅图酋长的谶语》,深入发掘了华语书写的可能和限度。王文胜认为陈谦的新作《虎妹孟加拉》,是其对中国人心中“美国神话”的一次回望。
    其他区域的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
    作为海外新移民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其他区域的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也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首先是欧华文学。德华作家高关中重点介绍了欧洲华文世界的历史与发展,指出欧华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刘瑛则介绍了德国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的历史沿革。张琴呼吁研究界加强对西班牙华文文学的关注。张执任提出了让中华文化“踏踏实实走出去”的希望。
    其次是东南亚华文文学。戴小华带来了她的长篇新作《忽如归》,并梳理了40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刘红林受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成立的启发,思考了华文教育的新起点。庄园通过分析郁达夫在域外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其人际交往,探讨其国族书写中的内心隐秘。华纯详细对比了日本俳句和汉俳句的异同,探索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方艳摒弃了中日文化同源的观点,深入探索中日文化的基因变异。白杨的研究独辟蹊径,她认为韩国华文作家许世旭的创作代表着从古典向现代的迈进。
    特别需要提到,台港文学既是华文文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朱双一以“人生三境界”说解析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认为其改写“白蛇传”之所以成功,既得益于台湾文学强调描写人性的人文主义语境,也得益于在日常生活中怀佛心、行佛事的“人间佛教”语境。王艳芳从族群叙事下的政治争拗、革命叙事下的自我塑造、身体叙事中的性别政治三方面探讨了谢雪红书写的不同面向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周翔从文化寻根的视角论述了巴代小说的巫幻叙事与文化自觉。陶然介绍了《香港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沟通两岸和世界各地文学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大会由方忠主持,在最后的学术总结中,陆士清代表与会专家表达了对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景的无限期待,对中华文化的强大自信以及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担当意识。此次会议有效推进了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