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玩不得假;艺术性,来不得虚。花下去的是真功夫,拿出来的是硬作品。纪录片,其创作本身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理性、综合性的工程。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智能制造、大国重器、科技创新;绿水青山、扶贫攻坚、城乡统筹、共享小康、走向开放……9月19日至2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宏观微观相结合,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发展、中国变迁、中国实力。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脉络,其表现力真是“棒棒哒”,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观众。 这是一部宏论大片,大处与细节并重,说事和说理结合,以现实视角看发展,以世界视角看中国,在与世界的相比较中看进步。该片不凌空蹈虚,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一串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摄制团队历时3个月,走遍全国31个省(区、市),拍摄近3200个小时的高清纪实素材,其中有300多个小时是航拍素材,采访了108位人物,外加两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后期制作,完成了总长约300分钟的长纪录片。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占有材料,多多益善,以十当一;使用材料,精益求精,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 《辉煌中国》英文翻译是《Amazing China》,Amazing直译过来是“令人惊异”,所以是“令人惊异的中国”,这个其实挺准确,也比较符合老外们的审美习惯。 辉煌发展,来之不易;直面问题,砥砺前行。第四集《绿色家园》,一开始就引用恩格斯说过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纪录片没有回避“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经历了这样的报复”“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这些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 故事性强、画面感强,是这个纪录片的一大特色。不少画面是摄制组不畏艰难而拍摄到的。为了拍摄第三集《协调发展》,摄制组来到四川大凉山悬崖村,从“天梯”的视角看扶贫脱贫的艰辛艰难。摄制组人员被这现实的“天梯”之路所震撼。他们背着摄像机、三脚架、轨道等很多沉重的设备,一边攀爬一边拍摄登“天梯”的孩子、修“天梯”的民工。如果仅仅是在悬崖下边远远拍个孩子们攀爬“天梯”的镜头来交账,那必然没有现在呈现出来的震撼力。 《辉煌中国》还很好地继承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诸多良好秉性与成功因子,不时会让观众想到“舌尖”。本片的解说,其实就是给《舌尖上的中国》配音的著名艺术家李立宏。整个制作团队精益求精,每一集片子的解说原本有1.8万多字,但是到最后只留下9000多字。在3200多个小时的高清素材中精选出了这300分钟,他们是看着画面、对着每一个镜头、合着每一个细节,推敲写作出了解说稿,这样就不会像有的“宏大”的片子,声画是“两张皮”。先搞个本子,然后找些画面来配上去,那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结果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不搭”。 思想性,玩不得假;艺术性,来不得虚。花下去的是真功夫,拿出来的是硬作品。纪录片,其创作本身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理性、综合性的工程,除了个体的审美情趣,它自有一套构建法式、构件标准和构造流程;思想性、艺术性、建设性,要熔铸于理想和现实,要渗透于每一格每一帧。作为电视艺术家,应该成为拥抱现实的坚定理想主义者,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让受众称赞、让时间留存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