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剧照 龚自珍有两句诗: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时,往往是苍穹易安,寸心难制。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话剧《大清相国》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演出的重点剧目之一。由洪靖惠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王晓鹰作为导演,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起,将一代才子、两朝名臣陈廷敬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该剧将这位让人敬重、值得后人学习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搬上舞台,就是希望前贤提出的风清、气正、道德、自守的品德和精神能让更多现代人看到,并启迪后人。 戏剧,演的是人情事理,说的是世道人心,该剧在史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上,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力图塑造出一个古代官员的典范。 剧中,山西才子陈廷敬,卷入索尼、鳌拜的派系斗争,不容于顺治朝,钦定的状元位被人夺去,更被贬离京十五载。十五年后康熙整顿吏治,朝中却贪腐成灾,陈廷敬临危受命,智博奸佞,为民反贪,做到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该剧在框架上,借鉴了传统京剧《四进士》的故事。《四进士》中,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人出京为官,分别时相互勉励,约定赴任后不违法渎职,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后来,田、顾、刘三人渐成贪赃枉法之辈,只有毛朋守住了当初的誓言。 《大清相国》,陈廷敬、张汧、郑恒、高士奇四人也是一同登第,相约共斗虎狼,四人齐呼张横渠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相信,这是年轻人初登仕途时的真心话,谁一参加工作不是满怀赤诚、一腔抱负,想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呢?然而,现实绝非坦途,现实不会按照心意运转,往往会逆心而出。心学的根本,正是要求在事上磨砺。 后来,郑恒投入纳兰明珠门下,张汧成为索额图的妹夫,高士奇则穿梭游走于两派之间、游刃有余。倒是陈廷敬,因不见容于两派被派回原籍,这一去就是十五年。剧中的张汧,既与陈廷敬是同乡同窗同僚,又是儿女亲家,算起来是陈廷敬少有的知己。送行时,张汧对陈廷敬说道:莫要消磨了英雄气。 十五年,山重水复;十五年,初心不改。当年离京的陈廷敬,西风瘦马,门可罗雀,十五年后奉诏回京的陈廷敬成了炙手可热的天子近臣,巴结攀附的有之,请托通融的有之,大送贵礼的也有之,诸多事无奈到让人无法拒绝。索额图在给陈廷敬送礼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番话:“话说完了,礼送到了,驳不驳我的面子,你自己掂量着办。”“别人是送礼,我送的是情分,我们这叫沾亲带故。”“你总不能一回到京城就给自己树立个敌人吧。”话里话外,绵里藏针,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就是生活。 郑恒因贪腐而被查办。郑恒出身寒微,苦读寒窗为了能够出人头地,就是这一个“出人头地”让他成了功名利禄的俘虏。出人头地本无错,但是心若不正,脚下的路就成了邪路。郑恒说“我要荣华富贵、呼风唤雨、光宗耀祖”,于是在这蒙尘染瑕的心愿下,在歧途中走向不归。临刑前,写下四个字“我本高洁”,当年初登进士第的高洁之士,成了污吏贪官。 陈廷敬为郑恒带来郑父的两句话:不求富贵,心安归家。如梦初醒的郑恒,悔之晚矣。郑恒临终前,问自己的同窗陈廷敬:你要是身处这贪腐横行的官场中,如何自处。陈廷敬答:你不要埋怨官场险恶,心贼才是罪孽之本。 人活着,必须要有精神,精神是内心的力量和光明,要战胜敌人,先在内心战胜自己。不必用别人的光来闪烁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星星之火,点亮心中的光明,世界就不会有黑暗。 编剧曾经说道:有人星夜赴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历史车轮下,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故事,陈廷敬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有人议论他屹立官场五十年不倒,有人赞叹他文辞渊雅器识高远,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想写他的初心和理想…… 小说和话剧中的陈廷敬并非空中楼阁式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身处具体复杂的历史境遇中,做出一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选择的能臣形象,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历史上的陈廷敬,也非不食人间烟火、不通人情世故的理想人格。 当除贪肃腐的刀举向知交张汧时,陈廷敬也动了恻隐之心……每个人,都会面临法理人情的较量,人心似铁非似铁,官法如炉真如炉。最终,张汧在官法的洪炉中如一张纸般烧成灰烬。这一幕,实际上是把人情事理放到了良知的天平上称量。剧中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不但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内心充满挣扎的同时,又保有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些都传达出了一种理想之美、信仰之美。 正如原著作者王跃文所说,“陈廷敬被康熙皇帝赞为完人,但我并不相信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写了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不如说我希望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人物。”“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 生活,是一座熔炉,有人百炼成钢,有人灰飞烟灭,如何自处,既是智慧,更需要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刘同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