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秋收起义》:谱写一曲红色之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钱俊 参加讨论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秋收起义90周年。众多红色献礼剧中,湖南卫视热播的《秋收起义》令人印象深刻。该剧还原了“秋收起义”的始末,从革命史的角度,揭秘了中国为何革命、如何革命、革命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问题,鲜活展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先驱的青春时代,谱写了一曲蓬勃向上的“红色青春之歌”。
    探清历史的源头,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电视剧《秋收起义》打破了以往革命剧“大而全”的创作套路,转为“小而精”,聚焦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事件——秋收起义,通过跌宕起伏的“寻路故事”,展示了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中国工农革命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壮丽画卷。该剧是对中国革命起源的一次全面追溯,呈现了众多“第一次”:通过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高举工农革命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创立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确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另外,伟人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背枪上阵,“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在剧中得到了解答。电视剧《秋收起义》既真实再现了历史事件,又揭秘了“历史传闻”,真正做到了革命历史剧的严谨化创作、通俗化表达。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在剧中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事件,而是一系列连环事件推动,一步步发展演变的结果。《秋收起义》既讲述了一个关于“秋收起义”的革命故事,又呈现了“秋收起义”前后的中国革命历史。剧中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成为整个故事的导火索,进而引发后续一系列事件和思考。面对蒋介石倒行逆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我们是继续北伐还是挥师东征?面对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国革命是照搬苏联模式,还是走土地革命道路?面对未知的革命前途,我们是依赖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还是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些事件和思考推动了故事发展,也深刻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是对的,为什么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秋收起义》在展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从人物视角呈现了一段曲折艰辛的革命征程。剧中有一个情节极具感染力,苏团长要枪毙逃兵,毛泽东及时制止,问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原来这些人并非想当逃兵,而是部队连吃败仗,他们不清楚革命是否有前途,是否有希望。对此,毛泽东没有强行挽留,而是给士兵分发路费,放他们回家。这个情节体现出了毛泽东豪迈豁达的人物魅力,更鲜明展现了中国革命充满坎坷,并非一帆风顺。大浪淘沙始见金,只有经过革命锤炼,坚守革命信念的战士才能成为真金,才能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起源的探秘者,也是红色青春的记录者。《秋收起义》以青春昂扬的格调,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先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之气”,是一部关于年轻革命者的史诗,表现出了“青春中国”的特质。剧中,年轻的毛泽东据理力争,在黑暗中为中国革命寻找正确的道路;卢德铭率领年轻的战士用大刀、梭镖与敌人拼杀,气壮山河;目睹“四一二政变”的工程师陈水庚经过革命洗礼,从畏惧炮火的胆小鬼蜕变为抱着手榴弹冲向敌人、用生命开路的革命英雄。一群年轻人用鲜血染红军旗、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做出了“挽救国家,造福百姓”的大事。
    湖南卫视播出的《秋收起义》重温革命领袖们的奋斗青春,讴歌了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出“正青春,正能量”的时代气质,彰显了湖南卫视“绽放青春风采,弘扬时代正气”的大台担当和社会责任感。而剧中青春化、故事化的表达也拉近了革命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无疑将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一次精神洗礼,用伟人青春故事荡涤娱乐化时代“信仰虚无、娱乐至上”的腐气,引领“趁年轻、干大事”的青春风潮,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