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王手:自己的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收获》杂志 王手 参加讨论


    我的一位写作老师对我讲,你要发现你自己的文学。这句话的前提是,你写了这么多年了,能够写很多东西了,技术上也日臻成熟了,你应该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了。好的写作者,心里面都有自己的一块地方,邮票大小也好,碟子大小也好,长条的菱形的也好,这块地方就是他心中那点柔软的所在,是他自己的文学。那么,我的文学是什么呢?是行走在江湖上的“火药枪”?是出没于市场的“人物”?是开进工厂的那辆“吉普车”?是底层的“乡下姑娘”?是中产阶级的“妇科医生”?抑或是温州小店的“生意经”?我想,经济活动中的人性表演,算是我的文学之一吧,当然还有之二之三。这一块,我似乎有更多的资源,我也有独特的体验,我又情有独钟,我何不多花一点心思呢。
    每个社会阶段都会有一些“非典”人物,大跃进时代的劳模、“文革”时期的造反派、动乱年代的打砸抢分子、市场经济初始的投机倒把分子、股票的操盘手、各种CEO、网络黑客、发烧友、追星族、粉丝、包括“小三”,都是发展进程里必定会出现的现象,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男女关系的相对松弛、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利益的驱使、欲望的膨胀、婚姻的脆弱、以及有孔可钻,都是小三应运而生的土壤。但是,我写的是“积极向上”的小三。她有爱心,有热爱的事业,有能力肯吃苦,想靠拼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无奈的平台让她扮演了一个无奈的角色,她哪怕不想这样,现实也习惯性地推着她走向那样。是别扭的,但又是合理的。
    《第三把手》原本只是一个短篇,这从写作的手法上和章节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来,有疏有密,有简有繁,不像我以往在中篇里表现的、章节之间的均衡和饱满。如果读者觉得不过瘾,那不是没有东西好写,而是我刻意写得节制。小说第一稿,永新主编和王彪老师看了后就把它毙了,说太平淡了,说只好请你另处了。但他们又说,结尾的这种关系还是挺有意思的。好的编辑就是这样,他点拨你,让你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我不着急了,反正已经被《收获》毙了,大不了退而求其次嘛。两个月后,我慢慢地改了小说,没声张,悄悄的留在王彪老师的邮箱里。后来,我又改了一稿。大概是农历去年底的时候,王彪老师无意中看到了我留在他邮箱里的小说,他给我发了信,说,这次改得有点意思了。我也给他留了言——我只是不敢轻易把这个题材浪费掉。再后来,永新主编和王彪老师又重新讨论了小说,提了更为具体的意见,比如两个人要有正面冲突,比如视角问题要统一好,等等,都是非常周到的点子。他们还说,你也许是写了一个新颖的人物(大意)。这让我心里欢喜了一下,我倒是没有想得那么多。现在,从一些反馈的信息看,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是好事。
    感谢编辑和作者的这种关系,它让我在特殊的劳动中尤其感到温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