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生的乐趣、生命的需求来阅读的人越多,“无用”的阅读越深入人心,社会才越发达,人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也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阅读。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用更多自由时间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人生享受 又要到4月23日了,一个读书人的日子———世界读书日。一个多月前的全国两会上,“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关注全民阅读,从“倡导”到“大力推动”的强调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 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高颜值”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的复兴等“现象级”文化事件也在不断地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正在形成新的阅读文化。在这样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呢? 作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从未停步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了“全民读书 (Books for All)”倡议,在1982年又号召“走向阅读社会 (Towards a Reading Society)”,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 书 日”,1997年提 出“全民阅读(Reading for All)”口号。1997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成为我国中央政府部门倡导全民阅读的开端。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宣部等十一部门共同发出 《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这在国家政府部门倡导全民阅读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政府推动全民阅读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进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2016年全民阅读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八项“文化重大工程”之一。今年国务院公布的立法计划中,包括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和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简单回顾以上这段“全民阅读政策史”,是为了说明20年来我国的全民阅读推广已经初步实现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虽然战略设计依然还要与时俱进,现在更需要我们全体社会组织和成员一起来落实和实践了。 人类的阅读历史正在续写新的华章 今天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审视理解阅读。著名阅读史专家史蒂文·罗杰·费希尔在 《阅读的历史》一书开篇中指出:“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他说:“古往今来,不论长幼,谁都无法否认它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永远是文明之声……”人类社会正置身于新一轮科技革命,那就是以数字化和数据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这也是一场阅读领域的革命。人类的阅读生活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大数据和全媒体等新一代深度信息化技术,不仅仅正在创造一个智慧时代,也正在深刻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的阅读行为。 阅读是人类最主要的认知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文字内容载体的技术变迁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变化:从甲骨文、竹简到埃及纸莎草,从造纸术到印刷术,再到今天的数字技术,使得人类的阅读真正可以无所不在。狭义的阅读是专指人们对于文字的阅与读,如今的信息技术可以把一切都数字化、数据化并且可视化,因此人类的阅读内容范围已经被无限扩大了。今天,阅读可以在几乎所有场景和场所中发生,几乎所有对象物都可以被阅读,所有人都需要阅读陪伴终身,所以这是一个大阅读的时代。人类的阅读历史正在续写新的华章。 坚守阅读本源,大步迈向阅读社会 人类阅读的本源是只关乎意义。文字形成之后,文字的音、形、义以及书法、文辞等都成了阅读的对象内容,现在更是扩大到了视频、音频以及所有可视化的符号图像和图形,早已超越了文字。无论精读还是泛读,无论朗读还是默读,无论悦读还是苦读,人类阅读肯定是一个联觉的过程,需要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然而,无论如何定义阅读,无论如何颠覆阅读方式,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守阅读本源,即阅读首先在于为了对象内容的意义。 阅读可以分为功利性、专业性、休闲性等,有人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读,有人“百战归来再读书”,也有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可以“为求知而读,为研究而读,为寻找生命之意而读”。这可能是全民阅读和阅读社会永恒的常态。然而,为了人生的乐趣、生命的需求来阅读的人越多,“无用”的阅读越深入人心,社会才越发达,人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也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阅读。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用更多自由时间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人生享受。出版界、图书馆界和大众传媒界是促进全民阅读的代表性行业。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我最大的梦想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阅读者,让每一个市民成为我们的读者,让阅读真正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