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公安报 张策 参加讨论


    
    最近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看到了巍峨的秦岭。解说词说:有了秦岭,中国才有了南方和北方。
    其实南方和北方的划分是个很复杂的概念。除了秦岭外,另一处划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标是淮河。像中国冬季的取暖标准,就是以淮河为界。中国地域之辽阔,使南方和北方紧密相连,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
    曾碰到一位南方姑娘,很鄙夷地批评北方的豆浆居然放糖,而豆腐脑上浇的竟然是打卤面的卤。她的大惊小怪让我很诧异,但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心里说,姑娘,其实我们北方人对你们南方的咸肉粽,也不大感兴趣的。
    说起来,对某种事物出于文化地域的差异而感觉上不够亲切,大可不必将其视为水火不容的两重天。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满兴趣地去了解、去体验,进而接受之而消化之。如今的世界,人与人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近,南方也好北方也罢,其实各种风俗、各种理念、各种生活形态和各种文化形态,都在碰撞中融合变化。常见热热闹闹的婚礼,前半场新娘穿着西式的婚纱行礼,后半场便换了旗袍敬酒。婚纱的圣洁,旗袍的婀娜,哪里有优劣之分?却只见各有千秋。
    说到文化,最好的发展态势,大概应该是坚守与变革同步,发展与继承相融。如果你接受了加糖的豆浆,那你的早餐桌上除了咸豆浆,还会多一种新尝试,也算是丰富,有何不好?在今天翻越秦岭已不是难事,但翻越某种思想上的障碍似乎倒还有些难度。我们不应该固守我们自己的某些文化而排斥其他,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地崇拜他人的文化而放弃自我。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更是南方和北方的联结点。有了秦岭的存在,南方的雨里有了北方的凛冽,北方的风里也融合了南方的温柔。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在秦岭之南和秦岭之北,都是一样的自豪和骄傲。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开拓眼界丰富内心的意思。读和行,都是重要的。前者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后者是亲身体验这个世界。行是读的印证,也是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为支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敞开胸怀,吸纳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思想结晶,让自己更强大起来,让自己的文化更丰富起来。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至今。客家的迁徙给南方带去了北方的风俗习惯,下南洋的船队又把中华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闯关东的大军改变了东北冰天雪地的蛮荒,而丝绸之路则把文明的触角伸向遥远的西北。看《航拍中国》,从高空换一个角度俯瞰祖国大地,秦岭在我们脚下延绵起伏,使我们向南向北的目光都更加深邃而久远。此时此刻,南与北的概念都已不再重要。
    话说回来,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南北的种种差异也是有意思的事情。譬如说,为什么口味偏重的北方人,在如月饼、元宵、粽子这类富有仪式性的食品上却是喜欢重糖?而日常喜甜的南方人,却在做粽子和月饼时追求咸味?看来广东月饼中的咸蛋黄,除了象征一轮明月之外,还有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