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公司出了一套青春版《红楼梦》,很是夺眼球,也引起不小争议。该书的编辑团队三年前就出版过自称“史上最佳版”《小王子》,这次,他们的宣传口气依然很大,号称“225年来最优质版本”,因此引发众怒,是可以想见的。 当下这样一个时代,热度即争议。一本书出版后,悄无声息,才是悲剧,有争议,那是出版者求之不得的。当年的《小王子》引发了一场针对图书的“一星运动”,但时至今日,该版本的《小王子》已成为京东网销量最高的《小王子》译本。 青春版《红楼梦》显然像《小王子》一样,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营销。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瑞典轻型纸,还有好妹妹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伴APP,以及“可以一起拍照”,“可以变成很多人在地铁、床头、浴缸里阅读的东西,变成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噱头很丰富,价钱很可观(6本一共129元钱,电商没有任何折扣),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把沉重的经典阅读变得更时尚,更贴近年轻人,让他们的青春里拥有《红楼梦》。 我早已不是年轻人,对这些包装和噱头只是看看而已,一笑而过。我说不上心动,也谈不上讨厌。其实,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的各种批注,以及“回前墨”“回后评”等,这是人文版的《红楼梦》里没有的,比如第22回一段批语,“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笔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写得洋洋洒洒,说尽红楼群芳,是否那么贴切准确,自是见仁见智,但至少是让人有所会心,这样跨越时空的评论何尝不是出版者所谓的“阅读陪伴”之一种呢? 站在一个《红楼梦》爱好者的立场,所谓的青春版与其说和青春有关,倒不如说和时代有关。这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一个喜欢把事物进行缩减和切割的时代,因此,大部头才需要变成小开本,这样它至少不会显得太沉重;这也是一个“人人都是评论家”,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因此,青春版经典除了原著还需要批注;这还是一个连阅读都要抱团取暖的时代,因此才需要“阅读陪伴”云云。青春版《红楼梦》迎合了所有的这些时代要素,因此,它才显得那么硬气(电商不打折)和轻狂(自称225年来最优版本)。 硬气和轻狂,在老派人看来,都不太好,但必须承认,对经典名著进行分层普及,对传统文化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好的。有人说,“《红楼梦》可以自己挑选读者,而不是被读者挑选”,自是精当之论,但如果一本不太可能会流行的经典,经过改变模样后流行起来,终归不是一件坏事。拿《红楼梦》附庸风雅,总比拿韩剧装时髦更可爱些吧。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青春版《红楼梦》一好百好,但它至少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好不好,是否225年来最佳,都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甚至也不是市场说了算。以个人的阅读体验看,青春版《红楼梦》用心良苦,但细节的打磨仍有许多不足:比如所送皮套两片之间压得太紧,合书的时候,容易卡住;比如批注的来源没有说明,严谨性稍显不足;还有第80回的标题居然付之阙如;“阅读陪伴”APP,笔者试图两次下载,也都无响应。这些疏漏虽小,但却很容易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感受,殊为遗憾。 让《红楼梦》一书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品,显然近乎奢望,也似乎并不必要(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已经过了时间的冲刷和考验)。但尝试让经典更流行的努力,依然值得尊重。这和敬畏经典并无矛盾。譬如这本粉红色的青春版《红楼梦》,你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于经典本身毫发无损,它只是让喜欢《红楼梦》或对它感兴趣的人多了一种选择而已。我们还是先别那么激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