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谍战英雄的新进展 多年前看过一部叫《剃刀边缘》的美国电影,是“当代希区柯克”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惊悚片,主演是时值三十岁上下的迈克尔·凯恩。该片的海报和DVD封面也给人印象深刻:是一双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腿特写。显然,片名中的“剃刀”代表着危险与威胁,画面里的“高跟鞋女人腿”则代表了诱惑。 所以,当多年后的今天,在电视上看到文章执导并主演的谍战剧《剃刀边缘》片花,老忍不住猜电视剧里的诱惑是什么。看了几集后索性不猜了:当然是马伊琍扮演的“关海丹关科长”。“剃刀”当然也不用猜——还是马伊琍,一个偶尔穿高跟鞋的地下工作者。 “剃刀”在电视剧里是双关语,一是地下工作者的代号,二是暗示环境凶险。不过真正的主人公还是文章扮演的“剃刀”同情者、突然在警察厅失势、意欲东山再起的刑警许从良。按剧集的交待,许从良这个人天生跟地下党人投缘,鬼使神差老和他们成为“知音”。一个编外的革命同情者,一个非典型也非职业的特工……这好像也是自《潜伏》成功后,一些谍战剧(如《虎口拔牙》《追击者》《无名者》等)很爱袭用的主人公定位。而许从良的故事之所以不同:则在于他平时在警察厅里刻意营造的那副十足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还老想升官、破案时却又机敏过人的古怪嘴脸。 表面上看,把许从良说成是“伪满警界的韦小宝”,会让人略觉夸张;可内里上讲,说他是“谍战英雄里的江小鱼”,倒很贴切。只是《绝代双骄》里的江小鱼虽然精灵古怪,却没有许从良痞气(文章这一点演绎得很出彩,甚至让人觉得他可以趁现在脸嫩,再去挑战一下《鹿鼎记》),所以还是更靠近韦小宝些,唯一的不同是许从良没有七个老婆,只有一个“阿珂”——“关海丹”,且从此走上了抗日道路。 在“剃刀”的边缘行走,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与此同时,许从良又是伪满警界的老油条——能力超群的警探+办公室政治的老手,作为导演和主演的文章,把“许从良”的这种处境和人物状态演绎得非常到位。有报道说,文章之所以能接手《剃刀边缘》,是因为投资方看了他在《少帅》中的表演。《少帅》中的声色场戏份儿,与《剃刀边缘》里许从良扮浑时的戏风确还有几分近似。可《少帅》主人公毕竟是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表演上受限制的地方颇多,《剃刀边缘》人物来自虚构,导演、演员的发挥上自然多出了几重自由。 谍战剧的新难点在人物 自2002年毛卫宁的《誓言无声》开播以来,谍战剧年复一年地累积着热播率、明星走红指数和佳作数量。迄今为止已先后涌现出了由高明(《誓言无声》《誓言永恒》《暗算》)、孙红雷(《潜伏》《落地,请开手机》)、柳云龙(《暗算》《功勋》)、李光洁(《特殊使命》)、刘小锋(《英雄虎胆》《重庆谍战》《神秘人质》)、于震(《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吴秀波(《黎明之前》)、张嘉译(《借枪》《悬崖》)、傅程鹏(《与狼共舞1、2》《飘帅》)、靳东(《特殊争夺》《伪装者》)、谷智鑫与温峥嵘(《国家机密2》)、黄觉(《隐形将军》)、姜武与李乃文(《虎口拔牙》)、胡歌与王凯(《伪装者》)、赵立新(《于无声处》)等人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角色。正是这些成功的形象,支撑起了谍战剧在电视时代,作为独立的类型剧种,区别于以往“反特电影”、“反特电视剧”的自身特点。 到目前为止,谍战剧类型内的区分,主要在于对“写实”成色的强调程度对影像语言的追求,大致可分为正剧写实类(《誓言无声》《暗算》《特殊使命》《誓言永恒》《国家机密2》《英雄无名》《隐形将军》《于无声处》)、时尚类(《五号特工组》《落地,请开手机》《战后之战》)、浪漫类(《伪装者》《虎口拔牙》《麻雀》)、唯美影像类(《悬崖》《专列一号》《边城》《好家伙》)、电影翻拍类(《英雄虎胆》《秘密图纸》《羊城暗哨》《保密局的枪声》)…… 类型内细分与竞争都越来越厉害,许多剧也都偷偷地进行着混搭的尝试。比方说当年的《落地,请开手机》,其实本身也兼有浪漫和正剧写实的色彩;《隐形将军》除了是非常好看的谍战剧外,也具备了历史人物传记剧和唯美影像的某些特性。《边城》、《好家伙》有些网站的剧情分类索性用了“近代、革命”,说明当下不少剧集的跨界属性已很丰富,有时到了让人难以辨识的程度。当然,这些尝试能否成功,一切还要看是否有助于进一步烘托人物与剧情。 《剃刀边缘》同样如此。时尚、浪漫、唯美影像,这三个层面的追求,剧集都体现出来了。仅以唯美而论,其配音的原创成色、特别是爵士乐元素与打击乐的运用,对于塑造哈尔滨的都市气息和剧情往纵深推进时的紧张感,都起到了辅助作用。与此同时,也打破了观众对以往有些谍战剧集过于拖沓、节奏感还不够现代的成见。 《剃刀边缘》角色的男女主人公都属于机灵型的。无论是外斗,还是男女之间的互斗,不少时候都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吝于给对手和自己身边的帮手制造难堪。与此同时剧情的逻辑性与反转,一直保持在相对严密的状态。这在以往的谍战剧里非常罕见。可以说是自《黎明之前》以后,谍战剧角色与人物关系定位的一个突破。任何一个剧集类型,伴随着逐步成熟,剧本创作者和拍摄者面临的挑战,与观众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程式化在遵循中的跳脱。而每一次的跳脱,都构成了对所处类型的推动和进一步丰满。 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业余特工,有军统外围(《潜伏》)、有职业军人(《隐形将军》)、有到处找人借钱的(《借枪》)、有纯粹的医生(《虎口拔牙》《无名者》)、有闲散青年(《追击者》),《剃刀边缘》现在又给大家带来一位“伪警察里的韦小宝”。至于以后还会看到怎样的“另类英雄”,目前还不知道。总之,谍战主角的身份与职业的多变背后,让人感到谍战剧的出新之难,和广大剧集工作者们的努力。当然效果还取决于剧集能否跟上观众的审美需求。唯一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小鲜肉”和“神剧”的拍法不可取,它们会引导观众误读战争年代做英雄的生命成本,进而催生弱智的战争爱好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