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齐鲁家风》拍摄现场 最近,文化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新的面貌,在荧屏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近日,6集电视纪录片《齐鲁家风》在山东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该片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生动讲述了“齐鲁家风”在孔孟文化的孕育中滋长,并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过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家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也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对“齐鲁家风”做出详细解读和阐发,无疑具有非常典型的示范意义。 《齐鲁家风》意在从齐鲁文化的源头提炼和呈现良好家风的意涵。纪录片以山东大地漫长历史中涌现出的真实历史人物、事件为依托,从齐鲁家风中追溯齐鲁文化渊源,在齐鲁文化源流中探索齐鲁好家风、中华好家风形成的历史轨迹,涉及的文化领域多元,故事牵动人心,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 传统文化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家风,它孕育着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齐鲁家风》在题材上并不局限于我们传统认知的家风家训,通过6集纪录片的讲述,着眼于“大家风”,涉及了诗书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家国情怀,乃至沂蒙红嫂、焦裕禄等现代红色家风的历史传承。从颜子后人颜炳罡创办儒学讲堂,到沂蒙红嫂张淑贞养育八路军后代,从鲁商孟洛川的诚信经营,到焦裕禄精神在后人中的传承发扬,生动展示了齐鲁文化与良好家风浑然天成、相生相长的历史纵切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齐鲁家风》通过今古结合、交相呼应的新型创作手法,对齐鲁优秀传统家风在现代社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进行了充分展现。纪录片中,孔子、曾子、管仲、范蠡、颜真卿、匡衡、郑玄、戚继光、郑板桥、张自忠等齐鲁哲人先贤的历史事迹,与当代家风传承代表人物颜炳罡(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苏机来(抱八旬瘫痪母亲锻炼的济南市民)、王伯祥(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原寿光县委书记)、张楠(索马里执勤牺牲的武警战士)、祖利军(希腊孔子学院院长)的真实事件相结合,力图通过时空的交错和交叉讲述,全景展现齐鲁优秀传统家风各个核心元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的新面貌,以及今天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意义。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展现也是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的。其中山东省济南市三德范村村民张列才,通过在尼山圣源书院的培训,站上了村里儒学讲堂的讲台,他这样朴实地叙述自己的理想:“让更多的人做好人,地也种好,猪也养好,课也要讲好。”焦裕禄的女儿焦守凤在提到家风时则讲到“我们也应该按照党员的要求去做,不能给党丢人。” 比之“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好家风更应该在“种好地,养好猪,讲好课”中得到弘扬。以好家风推动好政风、好民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导更多人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去,应是新时期提倡好家风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