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多部国产电影扎堆上映,其中就有歌手郑钧指导的新片《摇滚藏獒》,但郑钧认为院线对该片的排片率太低。对比前段时间文艺片《百鸟朝凤》也因排片率太低引发制片人方励下跪的表现,郑钧表示自己不会为了排片率低下跪,但是会“竖中指”。 一、排片率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哭穷”是不专业的行为 郑钧之所以为《摇滚藏獒》的排片率如此介怀,是因为排片率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是直接而致命的。 排片率,指的是新片在同期上映的所有影片中所占院线排片场次的比率。就好比等皇上掀牌子,得首先确保自己的名字在牌子上。排片率极大地限制了观众的选择范围,有人甚至认为,垄断了排片率就垄断了票房。 那么决定排片率的到底是谁呢? 表面上,排片的决定权是在院线手中。一般来说,影片上映前,影院经理会对排片进行总把关,主要根据影片内容、档期、宣传投入等因素进行提前的分析判断。 但本质上,如何排片还是一种市场主导的行为。院线经理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有票房任务,为了尽可能帮助院线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实现票房增长,必须将那些有“卖点”的电影多排一些场次,周末和晚间的黄金时段也主要留给这种有关注度的电影。 这种排片制度一直被文艺片导演诟病,认为单凭经验主义排片有失公允,没有给文艺片机会,甚至有更极端的文艺片导演认为中国电影院线的排片率是“有人操纵”。 表面上听起来,文艺片制片方的抗议似乎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影院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所有电影院的排片比例,都必须首先尊重市场原则。 在《摇滚藏獒》上映之前,有传闻就称作为院线方的万达与该片最大投资方华谊兄弟不合,才导致该片在全国万达影院排片率低。对此,万达官方否认了这种说法,佐证就是该片在其他院线的排片率也不高,并非万达一家给它的排片率低。 二、文艺片需要属于自己的独立院线 跟商业片硬拼不是“勇”而是“蠢” 文艺片往往因为题材小众化、拍摄投入成本低、宣传声势小等综合因素,“常态化”地不被院线多排片。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电影产业的现实情况。即使是文艺片制作已经很注意“接地气”的美国,排片率高的仍然是如《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之类的好莱坞类型大片。 但是文艺片是否因为市场残酷就没有活路呢?解决艺术片的排片率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应该为文艺片单独设立院线,从院线层面分流不同消费对象,避免文艺片与大众化的商业片撞车。 还是以美国为例,在商业院线之外,还有艺术院线的存在,有的可能只有一两块屏幕,也有拥有超过200块银幕的大型艺术院线,其排片以艺术片、纪录片和外语片为基本类型,此外还不定期重播一些经典电影,为想看艺术片的观众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引导并且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而在德国、法国等欧洲文化强国,为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开设单独的屏幕和影院,更是非常寻常的做法。 三、“艺术片”票房不好全怪排片率低?也可能本来就是烂片 虽然排片率对票房有直接的影响,但却与影片质量没有必然关系。反而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影片很容易打着文艺的幌子,在主创人员煽情的诉苦下,主打情怀牌,影片真实的水准就被遮蔽了。 以不久之前《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方励挥泪一跪,求影院增加排片,不少院线随后也都增加了排片。在方励下跪之前,影片只获得了300多万的票房,按正常趋势可能400万就是最终收成。但方励一跪后,影院大幅增加排片,最终获得了超过8000万的票房。 有不少人认为这反映了文艺片的票房潜力。但实际上,影院增加排片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方励的下跪产生同情,还是因为下跪产生的舆论关注也形成宣传攻势,是个值得有研究的问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这部电影收获的评价并不像主创人员宣传得那么好,甚至许多著名影评人对该片的质量表达了质疑,许多网友在豆瓣对该片的评分只有一两颗星。 《百鸟朝凤》片子的主调是痛陈物欲横流时代中民俗艺术的没落,故事主体是唢呐匠人在新时代的迷茫。虽然是个俗套的故事,但是该片无论是叙事功力,还是表演水平,都差强人意,格局之小也让宏大的题目变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影片后半段,影片呈现出一种抵制城市和现代性的价值观,将“传统”和“现代”人为地二元化,对传统艺术到底精湛在哪里也表达得很扁平,浮于表面。 用影评人杨时旸的话说:“从作品本体上讲,《百鸟朝凤》绝非佳作,甚至都够不上中等水准。……在2016年的当下,它的表现手法和价值观也都是极其陈旧甚至经不起推敲的。” 票房,本来就是观众的一种选票,主要参考的还是影片质量。在具体操作中,院线会根据单场次的“上座率”对排片率进行调整,所谓排片率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电影院和钱过不去。就是说,如果一部文艺片真的质量过硬,即使在上映之初排片比较少,但单场次上座率高,也会凭借良好的口碑和势头,让院线不得不增加场次,提高排片率。 目前的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惊人,很多投资人跟风一掷千金拍电影。所以只要有钱,谁都可以拍摄院线电影。因此,一些小成本电影,将文艺片的标签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别一部打着文艺片幌子的电影是不是烂片,比排片率更可靠的是观众的口碑。 反过来说,如果院线不给排片就竖中指,观众看不懂就说观众浅薄,这样的制片人确实是有点傲娇了。是不是文艺片放在一边不谈,这样的影片至少不是一部好电影。 四、下跪和竖中指都是情绪化:电影人在傲娇之前,应该先学会把故事讲好 其实,无论是郑钧还是方励,无论是下跪还是竖中指,都没有真正尊重电影和市场。表面上这是两种相反的态度,本质上二者没有区别,都是情绪化的表现。归根到底还是不满院线给自己的排片率,试图用一种情绪影响公众,对院线排片率进行干预。不过俗话说,子不嫌母丑,制片方总是觉得院线该给自己的电影更多排片场次,却似乎并不关心片子的质量,客观上究竟值多少排片率。 例如《摇滚藏獒》制片人郑钧的妻子、演员刘芸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该片上映的同一天有5部新片上映,《摇滚藏獒》只有6%的排片率太少,“应该至少20%的排片率才公平”。这是犯了一个基本常识错误,市场竞争下,排片率从来都不是“均贫富”的。 稍微研究一下,就发现与《摇滚藏獒》同期上映的另外四部电影分别是:《致青春2》、《寒战2》、《大鱼海棠》和《忍者神龟2》,哪一部都比《摇滚藏獒》更有卖点,即使是同为动画片的《大鱼海棠》,事前宣传也比《摇滚藏獒》充分得多,用了诸如“花费12年筹钱制作”之类的梗。好不高明再说,起码人家的宣传在辛勤做事,挣的是份辛苦钱。 无论怎样,电影院的屏幕和场次是有限的,而好档期新片却总是“扎堆”,今后排片率“僧多粥少”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电影人如果有持久做电影的恒心,与其去纠结某一部影片上映时的排片率几何,还不如把更多心思放在如何做出更高质量的电影上。 特别是目前国产片的问题还很大,最大的问题大概是大多数国产片至今仍然无法圆满地实现一个故事,哪怕是套路化的俗套故事,起承转合也“动作不到位”,更不必说呈现一些经典难忘的桥段和细节。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在《电影编剧的秘密》中提出,“编剧的四个任务:第一、抓主题;第二、抓类型;第三、抓人物;第四、抓情节。”这其实也是一部好电影在叙述层面应该抓住的四个基本点。近期上映的电影,无论是高颜值的《致青春2:原来你也在这里》,还是画面已经非常唯美的《大鱼海棠》,被诟病最多的都是故事的完成度太差,破碎的情节、孤立的对白、干瘪的人物,让观众观影的时候,不时犯起“尴尬症”来。 总是靠噱头和宣传,固然能够在初期骗取观众的电影票,但是总以“捞一把就撤”的心态做电影,长此以往观众也会失望、疲惫,甚至愤怒,不再买账。只有影片的质量上来了,甘心掏钱进入电影院的人才会只增不减,那还担心什么排片率呢?那样,中国电影才有希望。 结语: 影片质量是否配得上高的排片率,才是电影人真正要关注的问题。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提高影片质量才是唯一的王道,竖中指和下跪都只能解决一时的关注度,卖惨或者卖酷,一次两次还行,太多的话,受众也会麻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