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温暖与真情——评话剧《热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李军 参加讨论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理成大事。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培斌坚持的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准则。所以,当“一切为了人民”的中国共产党风貌浓缩在一个基层共产党员身上时,这让原本容易概念化、模式化的党员英模作品变得鲜活、具体,有着同类题材少有的温度与真情。改编自山西大同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的真实事迹,由大同市委组织部牵头力推、大同歌舞剧院编创的话剧《热泉》便是这样一部以小见大,用人物展现党性、用故事讲述党风的作品。
    土长城、破旧老窑洞、蜿蜒崎岖的黄土高坡……话剧《热泉》一开场就以高亢嘹亮、极具特色的阳高民歌先声夺人,循着这震撼人心的曲调慢慢呈现了李培斌工作生活的地方。于是,扎根农村、服务百姓就成了李培斌的人生方向。话剧《热泉》对李培斌的形象表现,没有通过传统的大量台词念白去烘托,而是运用了一连串的细微举动,润物细无声地拉伸人物张力,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李培斌坚决不坐徒弟准备的小轿车,众多场景都是推着他老旧的自行车为百姓奔走;村民械斗,为了制止事态恶化,拦在中间劝说的李培斌用自己的手臂挡住胡小海的利刃,鲜血直流;宋大娘孤苦无依,被无良开发商野蛮占地,李培斌跪在地上紧紧地抱着这个可怜的老人,动情地喊她妈妈;女儿在新疆结婚,他连飞机都不舍得坐,硬是自带马扎买了绿皮车站票,一路吃苦“坐”了过来。通过这“走”“劝”“挡”“抱”“喊”“坐”等串起全剧故事的符号性动作,让观众在李培斌身上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艰苦朴素,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心系百姓、不忘初心的高贵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话剧《热泉》罕见地通过冬、夏、春、秋四季的场景变化,通过每个季节不同的故事再现了李培斌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情怀,而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在导演精心编排和演员表演下,通过一个个标志性事件波浪式讲述,从而令整部话剧始终处在一个强情节的氛围中,高潮不断,引人入胜。李培斌当爹看待、嘘寒问暖的人竟然是老上访户;拖欠孟富贵等民工工资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表妹;村民械斗起因是假种子,熟料假种子背后又有黑手;宋大娘的征地款被缩水,谁能想到纠纷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孤苦老人渴望被尊重的心声……在情与法的抉择,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对抗中,李培斌顶着压力做的每一件事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话剧《热泉》中,一个“李司法”的亲切昵称、孟富贵的一个感恩之跪、宋大娘喊出的一声“儿啊”充分展现了李培斌的党员风采。这是共产党员的无上荣光,这荣光不在于你官做多大、工资拿多高,而在于你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百姓和你亲不亲。
    极具地域特色的阳高民歌在话剧《热泉》中也得到了“敲钟式”的艺术运用。大妮和三喜的歌声贯穿了整部话剧。他们或独唱,或合唱,轮番开启和收尾每幕剧情,犹如平静中的一声声敲钟声,振聋发聩,意味深长。这土地里长出来的民歌唱了春夏秋冬四季,见证了李培斌的工作与生活。而当李培斌因公殉职,村民们自发来到他家时,熟悉的民歌再次响起,推动全剧走向高潮。
    “老百姓就是我的靠山”“调解纠纷就像拔火罐,重在疏通,我愿意给老百姓去火气,驱寒气”……在话剧《热泉》中,诸如此类的李培斌语录有很多,这些接足地气的话虽然朴素却有力量,犹如一声声春雷,响彻大地,令人飙泪叫好。自该剧公演以来,场场爆满,感动了无数党员和群众。可以说,话剧《热泉》以真实的故事、饱满的情感,极具特色的山西风情和代表性民生大事再现了李培斌的荣光,更如热泉一般,温暖振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心。话剧《热泉》大受欢迎,这说明当下社会需要正能量作品,观众渴望看到这种震撼人心、鼓舞民心的精品力作。一部作品好不好,观众说了算。只有反映人民生活,歌颂时代人物,传扬时代正气,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赢得百姓的掌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