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文化报 黄建宁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建立在许许多多因素之上,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可谓民族自信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昌盛;离开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和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始终是一个有志气、有自信的民族,虽然饱经沧桑仍然不屈不挠。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国家受到极大损伤。然而,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史诗。这种源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韧和自信,在挽救祖国、决定民族命运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随后的近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奇迹,延续和光大了中华文化的神韵,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最深厚的根基、最强大的底气。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民族自信蕴含了“我是中国人”的遗传基因。这种建立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上的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是强大的,是根本的,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坚定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坚定自信的源头活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根本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从“三字经”到儒家文化,从“雪中送炭”到雷锋精神,从愚公移山到现代科技创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传统。离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表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并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是讲好中国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矿藏。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和方法,突出创新和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使中华文化适应深刻变化的时代和日新月异的中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扬弃继承,就是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化创新,就是要着眼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梳理、总结、保护等基础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萃取出来,把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内容挖掘出来。要抓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之中,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摒弃“唯洋是举、唯洋是从”和“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两种错误倾向。不忘本来,就是要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在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的有益成分,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使其长处和精华为我所用。面向未来,就是要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着力传播中国价值观念,打造中华文化品牌,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努力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并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