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物能留,人不能留,以戏留之——话剧《启功》北京首演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文化报 刘淼 参加讨论


    
    话剧《启功》剧照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致敬师者启功,话剧《启功》日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首轮演出。该剧以90分钟的时长浓缩了启功奉献讲坛的一生,将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往事,以艺术的样貌凝固、传播开来,展现了启功传道授业、传承文化的师者典范。
    启功学养深厚,诗、书、画享誉当代中国,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身份却是——教师,教书育人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话剧《启功》围绕启功受惠于师,继而为人师的人生经历展开,穿插他的趣闻轶事,着重表现了启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自身的教育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奉献,解析了他一生坚守的内在原因与动力。
    作为皇族后裔,启功不慕虚名,恬淡自守;作为书画大家,启功身兼书法家、书画鉴定家等数职,但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本业;作为大学教授,启功谦和恭谨,有教无类。话剧《启功》主创团队以竹喻人,以“竹笋”成长为“高竹”来喻其历经黑暗与挣扎却能“坚”“净”自守的品格与人生,提炼出“竹笋精神”来概括启功的人生轨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破土而出,甘愿奉献。
    该剧由胡薇编剧、唐烨导演、宁文彤主演。在艺术表现上,话剧《启功》融合古琴、戏曲等民族元素,营造了庄严的历史感,加入“歌队”的表演形式增强了仪式感,着力营造严肃大气的艺术氛围。唐烨表示,该剧追求诗化的现实主义,力求形式上侧重轻灵、轻逸,诗意中不失剧作本身内在的严肃、庄重与大气。
    在演出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剧通过描述启功的一生,展现出中国教育的师承传统和知识分子的宝贵气节,对当下有着深远意义。
    戏剧评论人乔宗玉说,《启功》不落窠臼的是,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剧,它剥离了常规写作中涉及的男女私情,而是以教育为中心,以传统家学、民国教育到当代教育体系为背景,展现启功的人生,也让人思考中国教育传统中师承的重要。“当学生们问到启功为何选择教书这一职业时,启功谈到了‘竹笋精神’——历尽冰霜只自知。我很喜欢剧本中这场戏,祖父教小启功吟诵苏东坡的《游金山寺》,‘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中国古典诗词的音律美,自然而然对启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是当今应试教育无法企及的。”
    “那天看了戏非常感动,我知道这个题材非常不好写——在当下写一位老先生,写他的生命历程,写他当一辈子教书匠,尽管启功先生非常有名、非常伟大,但是把他立在舞台上,非常难。”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梁燕说,看戏时,她几次落泪。“我曾听过先生的课。这几十年我们教育的现状,包括师德、风气,让人非常痛心,每每想到老师的教诲、他的人格及风骨,和我们自己在教书时的坚守,眼泪就下来了。”
    和启功素有往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邹红认为,话剧《启功》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启功的一生,“先生外表是个慈祥、幽默、宽厚的老人,但他的性格是外圆内方。不太了解的人觉得他是一个老好人,其实他是很有原则的一个人。剧中有一个情节,一个人说:‘我找爱新觉罗·启功。’宁文彤答:‘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爱新觉罗。’我和旁边一位搞书法的老师不约而同地说:‘像,这点太像了!’”
    同样和启功有过接触的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龙吟,形容启功“是位高智商的老顽童”。“因为他学识太高,懂得太多,随口开的玩笑都有高深的哲理,他笑眯眯的面容带着大智慧。我对他的感受就是风趣、儒雅。可是我觉得这两点让一个演员来演,实在是太难了。启功的扮演者宁文彤,是一位年轻的演员,我不知道他见没见过启功,但我觉得他一定研究过先生。他幽默的笑容、从容的体态让我想起了我认识的先生。”李龙吟说。
    “启功曾说:‘物能留,人不能留。’历史应该被铭记,像启功这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更不应该被忘记。所以, 我们以戏剧的形式表达敬意,期待启功先生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胡薇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