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扎根现实才能鲜活双双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本报记者专访董宏猷、舒辉波
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不久前发布了18部获奖作品,湖北花开两朵,成为获奖最多的省份,作家董宏猷的小说《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以及作家舒辉波的报告文学《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分别获奖。昨天,董宏猷、舒辉波接受了武汉晚报记者电话专访,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董宏猷:用笨方法,在现实土壤摘取鲜活花朵 董宏猷已经是四度折桂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部《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是他30年前创作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姊妹篇,全书五十余万字,仍是梦幻现实主义风格。 这是一本以小见大的书,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孩子的心灵史,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国30年来的变迁。董宏猷深感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我写100个梦,很多孩子还在追求温饱或小康。我曾写过一个山区孩子的梦,是打工回来的爸爸带回了城里的水果硬糖,这让他在梦里看见满山岩石都变成了糖。今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提高,孩子们的梦境已很少与温饱有关,而是多了跟牛顿、乔布斯对话,或探索宇宙奥秘。” 为了真实捕捉这些梦,董宏猷曾到全国各地采风,去和各民族、最基层的孩子们接触。让他印象最深的案例之一,是在腾格里沙漠,“这里终年治沙,有一家的爷爷没牙了,小孙子说,爷爷的牙是被沙磨没的,因为治沙时在户外吃饭,风沙大,吃东西时基本都是一口馍,一口沙。于是有了《爷爷的牙》,这个小孙子梦见帮爷爷把牙找回来了。” 董宏猷的儿童文学创作上,兼具理想主义和工匠精神,“这样的梦,坐在屋里想不出来。很多人在家拍着脑袋写穿越、写言情,但我愿意用这种笨笨的方法,在现实土壤上摘取最鲜活的花朵。” 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不久前发布了18部获奖作品,湖北花开两朵,成为获奖最多的省份,作家董宏猷的小说《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以及作家舒辉波的报告文学《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分别获奖。昨天,董宏猷、舒辉波接受了武汉晚报记者电话专访,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舒辉波:苦难中的人性闪光 媒体人出身的舒辉波,在《梦想是生命里的光》中记录的,都是他十余年前采访过的真实案例。他同样扎根现实,以纪实的笔调,回访当年经历着人生困境、迷茫的孩子们,看他们的奋斗与涅槃。 找到十几年前的采访对象并不容易,舒辉波说,“当年采访的外来人口比较多,大多住在复兴村、三眼桥这些流动人口多的地方,十多年过去了,半数找不到了,我还是艰难地找了很久。” 这本书记录了成长的艰难,描绘了社会的复杂,但又饱含深情,这些故事现实而荒诞。舒辉波介绍:“苦难中的人性闪光,是我最初创作《梦想是生命里的光》的设想,现实包含着人性复杂和阴暗,要让孩子们知道风雨。我写了一些苦难,但始终把握着尺度,仍有希望和阳光在。书中这些身处逆境的小孩,始终坚强、智慧、勇敢。他们在抗争命运,是积极的。” 当代儿童文学固然需要小说、散文、诗歌,需要科幻、魔幻与童话,但纪实文学和人物传记必不可少。舒辉波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是内涵丰富、常看常新的,“可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看《梦想是生命里的光》,理解程度会不一样,我始终相信好的作品对生命的丰富性有极大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