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现代艺术与传统元素的诗意融合——观新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张凡 参加讨论


    
    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剧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继承、弘扬、发展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近期,随着在诗歌界和话剧界都引起不小反响的新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的连续上演,对于如何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如何将传统元素汲取、并融入现代艺术中去,一时间成了坊间广泛热议的重要话题。由陈思安执导的新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是以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的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为蓝本改编而成。主创团队邀请诗人翟永明担任该剧的艺术指导,创新性地将我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极为鲜活地以现代舞美的奇幻样式呈现在世人眼前,让观众们现场进行一次别出机杼、又极具有穿越感的空间艺术想象之旅。
    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曾在《批评与临床》中有言,“写作是一个生成事件,永远没有结束,永远正在进行中,超越任何可能经历或已经经历的内容。这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一个穿越未来与过去的生命片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黄公望游富春山》这部力求将我国传统书画元素与现代舞美艺术完美结合的新话剧,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上自新时期以来的一次探索与大胆尝试。纵览整部话剧,人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被立体式呈现的、以突显现场多种感官体验的复合艺术体。从国宝级书画珍品的《富春山居图》 ,到当代女诗人翟永明的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再到陈思安执导的新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其所反映的主体一脉相承,却在形式上经历了从书画作品到诗歌文本、再到话剧剧本这一连串的创作、再创作以及改编的过程。当我们回望这一过程,发现主创团队在该剧创作中所力求的“变”和“不变” :一方面注重在内容上的“不变” ——将传统书画元素注入现代话剧艺术当中,力争保持一种传统上的延续性和流畅性;而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试图实现某种“变” ——不同的艺术形式给受众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观感和审美效果,这种“跨界”的艺术分享可谓不同凡响。
    从主创团队的创作意图层面来理解,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这部话剧本身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传统与现代意义:追求传统山水画元素与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意混搭,同时借助现代科技的声光电以及舞美来实现对传统水墨山水的现代舞台呈现。这部话剧在这方面的努力与探求,不仅克服了上世纪80年代处在探索期的中国现代话剧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不足,还进一步突出了“文本阅读”的现代意义。导演陈思安说过,“我们几个主创都是在写诗的人,所以我们对诗歌的文本特别感兴趣,因为在第一次刚刚把这部戏拍成舞台剧作品的时候,那时在国内还非常少有这种以诗歌文本、尤其是以当代诗人诗歌文本来进行舞台创作的这种尝试,所以我们就有点一拍即合。另外一个层面,觉得现在身边的年轻人,好像离诗歌的阅读会有一点距离,诗歌好像不是一个日常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更多元的方式让大家去接触诗歌,尤其让年轻的读者和戏剧爱好者去感觉,其实诗歌可以很开放,可以很年轻,可以很当下,而不只是一种抒情的方式。 ”可见,这部新话剧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性也在于主创团队力求达到的这种彰显社会与时代内涵、讲求当下性和传统性有机融合的现代艺术“文本”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