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军事文艺创新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newdu 参加讨论


    
    陈 力         杨笑阳          王晓岭        徐贵祥       王 宏
    陈 力(八一电影制片厂): 
    作为军队电影工作者,我十分有幸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我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旁边的同事问我怎么了?其实我是被触动了。作为电影导演,我一直拍的是弘扬主旋律作品,从《少年毛泽东》开始一直拍到现在,我把我的全部都献给了电影。有些人说我很傻,应该去拍商业片挣钱。但我相信自己选择的路,相信总会走到春天。那天听习主席讲话,真的像是一阵春风吹到我心里,感到很温暖,更有底气了。
    习主席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这句话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拍主旋律不仅是我个人的选择,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是值得我为之付出的。我是三年前特招入伍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可以说,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队文艺战士,是我一生的梦想。从穿上军装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军队电影工作者,必须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拍出最好的电影回馈官兵。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初心,三年来我抱着认真的态度,拍摄了两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血战湘江》、一部电视剧《海棠依旧》。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反映的是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到河北武安县调研农村大锅饭情况,真诚向人民道歉、拆除大锅饭的故事,表现出共产党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改变错误决策的胸怀和担当。开拍前,我们在武安采访了4个月,住在老乡家里听他们讲周总理在那里的故事。尽管已经过去52年,老人们说起来仍是泪流不止,他们每年都要用各种形式纪念这四天四夜,目的是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如果没有党、没有周总理,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电影完成后,我又回到武安,请老乡们观看影片,接受群众的检验。那里没有电影院和放映设备,我个人出钱为他们买了一台数字放映机。在露天广场上,老乡们搬着大小板凳凑过来,大人、孩子看着电影都泪流满面,影片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久。这部影片被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辅导教材,推荐给所有党员观看。影片投资不到1千万,每张票价也就10元、15元,却收获了近1个亿的票房。这个数字在我心里是沉甸甸的,分量很重。这让我感悟到,为人民抒写必须投入诚心、倾注真情,只有拨动心弦,主旋律作品才能真正走进人民,被人民所接纳。
    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后,我又拍摄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的电视剧《海棠依旧》。我用7个多月采访调研、打磨剧本,128天进行拍摄,半年多制作后期。今年7月4日《海棠依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平均收视率达到2.35%,居同时段全国收视榜首。中宣部专门组织研讨会,充分肯定我们的创作方向、艺术水准,认为电视剧《海棠依旧》是一部精品力作。特别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很多“80后”、“90后”年轻观众说他们被那段历史和周总理的伟大精神感动了。能够被年轻一代观众认可,我更加笃定,创作态度决定艺术高度,心浮气躁可能喧嚣一时,千锤百炼才能流传后世。搞艺术,需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
    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拍摄了故事片《血战湘江》。今年南方连续降雨,影片拍摄特别不顺,我每天都跟个泥猴子一样,感冒、高烧、拉肚子全碰上了。同事劝我说,陈导你别硬撑了。但我想,我虽然是个女人,但我首先是个军人,当年红军那么艰难都坚持下来了,我也必须把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好,哪怕倒下也要倒在自己的战位上。我真希望更多观众能来看这部电影,了解英雄们的事迹,把长征精神传下去。
    杨笑阳(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
    11月30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主席饱含真挚情感和殷切期望的重要讲话,内心无比兴奋和激动。习主席对文艺工作作了精辟论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契合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实际,既切中要害,又语重心长。这些天,我一直在学习思考,确实感到主席的讲话博大精深,需要深钻细研、不断领悟。
    文化自信是文艺的脊梁,它来源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们的根脉,也是创作的源泉。军队文艺工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这几年我们创作的舞剧《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等,得到了上上下下领导和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赞扬接纳,究其原因是这些革命题材本身就蕴含着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给予我们创演人员自信和激情。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队踏上改革强军的新征程,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蕴含着无数值得我们挖掘、抒写、讴歌的素材,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反映时代、展现奋斗、提振精神,更加自信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歌唱英雄、塑造英雄是军队文艺创作的突出优势和不变主题。我军的辉煌战史中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许多英雄事迹,需要我们去表现反映、讴歌塑造。今年搞长征晚会我们自始至终瞄准一个目标,就是要把长征英雄们的伟大壮举和坚贞信仰呈现给广大观众。大家喊出了一个口号“以长征精神搞好长征晚会”,在数月的思考与创作中,长征中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个个鲜活人物,不时在我们脑海中浮现。主创团队4个多月的策划创作,不住宾馆招待所,天天吃盒饭快餐,连续数周工作至下半夜三四点钟,最忙的时候连续3天3夜没有睡觉。六团官兵从受领任务开始,几个月没有休息,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去团里看他们,10点多了明月高悬,战士们还在操场上排练,我禁不住流下眼泪,大家都是好样的。是红军前辈的壮举感染了大家,是英雄的精神激励着大家,如果我们不能把他们塑造好、展现好,就对不起英雄、对不起历史。在编创舞蹈《沼泽》时,我们用一块铺满全场的透明纱加以投影配合,形成逼真的草地形象,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构成一幅苦难中透着唯美的景象,用极富夸张的对比手法,展示出女红军战士向死而生、凤凰涅槃的英雄精神,达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许多观众看到这个节目时流下眼泪。这次成功的创作尝试,更加坚定了我歌颂英雄、塑造英雄的创作之路,这也是我们创作者应始终坚持的使命追求。
    习主席反复强调文艺要加强创新。对一个创作人员来说,创新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但能否真正出新,需要下真功夫硬功夫。2009年,我导演的舞剧《铁道游击队》,在素材上取材于经典老电影《铁道游击队》。经过艰苦的思考研究,我们在创作理念和舞台呈现上完全脱离了原有模式,特别下力打造了几个经典段落,如打洋行、打票车等,用极富时代审美的舞台形式和表演来呈现,既符合原故事的内容,又紧贴当今审美的需求,同时展现军旅文艺的特点,创作出了富有个性的作品。今年长征晚会的舞蹈《血战湘江》,我们用数百名战士形成巨大的方阵,由个体到群体依次的动作呼吸,传递出一种紧张的战争状态,反复对这个方阵进行形象变化,在音效配合下形成弹坑、刀痕等具象的战斗场景,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许多观众给予高度评价,反映这个舞蹈和过去相同题材的舞蹈大不一样,突破了以往的编舞模式,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是一个手法独特、个性鲜明的原创性作品。这个作品来之不易,在动作构思设计上十易其稿。没有好的创意,没有六团官兵的刻苦排练,就没有这个舞蹈的精彩呈现。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我们的创作源泉在人民之中,我们作品表现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民。如果我们的创作离开了人民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失去生机活力,就会成为无病呻吟的阳春白雪,观众是不会买账的,也不会真心喜爱。服务人民体现在军队文艺工作者身上,最重要的就是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这是我们的主责主业。近些年我坚持面向现实军营生活、聚焦演训一线,创作了《穿越》《跨越》《看齐·看齐》等男子集体舞,把基层官兵的战斗生活搬上舞台,把练兵打仗的精气神展现给观众,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有些作品在全国舞蹈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后,我要继续深入到广大官兵中去,感悟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歌颂他们的事迹,摆脱浮躁、静心潜心,打造出人民和官兵喜爱的作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王晓岭(战友文工团):
    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努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习主席的讲话,寄托着殷切厚望,指明了文艺继续前进的方向,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受中国文联委托,我担任了这次大会代表联欢会的总撰稿,所以预先认真仔细学习了习主席讲话,联欢会上呈现给中央首长和全体代表的四副对联,可以说集中反映了我们对习主席讲话的理解领会和贯彻决心。第一副对联,上联:九曲回环黄河水,下联:万仞壁立泰山松,横批:民族的精神。第二副对联,上联:沃土情深连沃野,下联:高原意切向高峰,横批:人民的呼唤。第三副对联,上联:独树一家成风骨,下联:领异百尺攀竿头,横批:创新的力量。第四副对联,上联:文坛妙笔逐大梦,下联:艺海征帆驾长风,横批:时代的号角。
    作为军旅文艺工作者,我们担负着用强军文化夯实信仰根基、锤炼打仗本领、砥砺英雄血性的光荣使命。军旅音乐是时代的号角,要冲锋在改革强军最前沿,奏响强军兴军伟大征程的最强音。结合学习讲话,我认真回顾了近些年的创作,既感到欣慰,也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何在,为攀登艺术高峰积蓄了充沛的能量。
    从2013年到2015年,战友文工团用3年时间创演了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这部组歌被称为反腐倡廉警示之作,已在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以及党政机关和基层部队演出150余场,新华社和各大新闻媒体做了多次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品成功因素很多,是历史的机遇,是时代的召唤,是梦想的力量,是中央和军队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从确定选题到组织创作,从深入生活到反复打磨修改,每走一步都警策激励我们。尤其遇到难以突破的关口时,决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的初心。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各级领导和创作团队对题材选择的敏感把握,通过对西柏坡精神的精髓“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的挖掘诠释,为我们打通历史和现实通道,找到了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作词的《强军战歌》《我们从古田再出发》《跟着你》《冷的铁索热的血》等歌曲,同样体现了题材选择的重要性,是强国梦强军梦给了作品强大的感召力。“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不忘我们是谁,不忘是为了谁”“跟着你五星红旗升,跟着你实现中国梦”“冷的铁索热的血,就这样成为传奇”。这些语言的提炼,都保持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抒发的是时代和人民之心声,讴歌的是永葆信仰、坚守理想的信念。
    近年来,我连续担任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晚会《信念永恒》、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的创意策划和文学撰稿。每一次创作都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过程,都是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都是把满腔热忱投入到向光荣年代和英雄致敬的过程。但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更应该感谢的是伟大时代给了我们创造伟大作品的空间,在重要历史节点上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关于今后的创作,我有一些思考和计划。我始终觉得题材的选择应当摆在创作首要位置。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当然不能沉迷于“杯水风波”和“一己悲欢”,但同样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仍然存在着含金量和爆发力的问题。要想攀登文艺高峰,这不能不察。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其题材都蕴含着巨大的当量。这种当量不是肤浅的表层、就事论事的时过境迁。《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为什么能够久唱不衰,《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为什么百年后还能深深感染震撼我们。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灵魂产生于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是与之相匹配的艺术门类样式。坦率地说,我不认为任何题材都适合某种形式。比如当前时兴舞剧热,就不管这种题材适不适合用舞蹈形式表现,结果往往有舞无剧,或者舞不像舞,剧不像剧。攀登文艺高峰不能有浮躁心态,不能一味急功近利。凡是为获奖和资金而创作的作品,大概也就最多获个奖而已。《长征组歌》诞生30年间从未获什么奖,但30年后成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这是历史的奖赏,是人民的奖赏。所以习主席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徐贵祥(解放军艺术学院):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亲耳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感觉提气、传神、鼓劲。一是有高度,讲话充分肯定了作家艺术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让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二是有温度,讲话是一篇精美的政治散文,入情入理、引人入胜。三是有力度,实实在在,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明明白白,旗帜鲜明。四是有广度,习主席视野高远,不仅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也体现接纳、改造和融合一切先进文化的博大胸怀,铺就了中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道路。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的主题。高度概括了文艺的本质使命,也为军事文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塑造英雄主题,我谈谈学习体会。
    中国的军事文学史,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关于英雄的精神史。古代诗人如屈原、王昌龄、陆游、岳飞、文天祥、谢叠山、于谦等,留下了大量有关英雄的名句,这些脍炙人口、气贯长虹的诗句,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国人民,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滋养。晚清社会,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一批知识分子在对外御侮、对内变革的大潮中挺身而出,如林则徐、秋瑾、谭嗣同等,仗剑取义,激扬文字,字里行间跳跃着为国为民、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情,在近代中国的茫茫黑夜中,这些英雄和他们的诗句,像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明灯,指引着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英雄形象是军事文艺永恒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事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横空出世,这些军事文学的典型人物在百废待兴、外有封锁、内有灾害的年代,依然散发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激情,鼓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力向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军事文学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转型时期新的特点,塑造了大量时代特点鲜明、个性独特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或在和平时期锐意改革,或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成为激励当代军人向上向善向勇的楷模。
    习主席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旗帜,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做斗争,用我们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我第一次认识英雄,是在1979年春天南方边境反击战场上。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密集地向我们连的炮阵地扑来,一发火箭弹落在我们炮位旁,正在装填炮弹的战友王聚华全身数处负伤,但他抱着已经上了引信的炮弹,仍然顽强挺立着,千钧一发之际,指导员赵蜀川大声冲过来,接过炮弹,猛力推进炮膛,按下发射手柄。炮弹呼啸出膛,避免了炮毁人亡的悲剧。那次战斗,我们连包括王聚华在内的十几个战友负伤。我很幸运,不仅未被击中,还荣立了三等功。我曾经设想,如果王聚华提前半秒钟倒下,如果指导员延迟半秒钟冲上去,后果都不堪设想。英雄挺身而出,往往只需要半秒钟。就从这次战斗开始,我踏上了寻找英雄的文学旅途,我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标题就是《炮兵英雄王聚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第二次到前线参战,再次走近英雄。1985年春节前,我们侦察连执行捕俘任务,刚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李军在行动中踏雷负伤,仍然坚持战斗,掩护战友撤退,他就牺牲在我眼前。那个春天,老山前线到处弥漫着英雄精神,战士们用树枝草根,营造了英雄的阵地文化。有一次,我到茨竹坝执行步炮协同指挥任务,沿途看到很多对联,其中一副印象非常深刻: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横批是:生命无价。多少年来,这副对联一直萦绕在我心头,鼓励我写好作品,写好英雄。我创作的英雄题材小说《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马上天下》中的姜大牙、沈轩辕、陈秋石、兰泽光等,中篇小说《弹道无痕》《天涯此时》中的石平阳、凌建树等,因其崇高的爱国精神、英雄理想和鲜明的个性,受到读者的喜爱。
    王 宏(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
    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作用,指明了当前文艺创作中的问题、思路和努力方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既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指导性,意蕴丰富,博大精深。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同样需要鼓舞军心、民心的生命之作、良心之作。习主席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作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应置身战线前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以开拓性的实践、赤子般的心灵、耕耘般的修为,以敢为人先、登顶峰巅的实力,以坚守阵地般的决绝,创造精品、强军铸魂,完成自己的使命担当。事实证明,军队艺术家始终是这条战线上的先遣连、突击队。我们团这几年创作的几部军事题材话剧引发强烈共鸣、受到广泛好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13年,我们推出的现实军事题材话剧《兵者·国之大事》,演出了100多场,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极大激发了部队练兵热情,更让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了今天的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我们创作演出的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同样在各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该剧在创作之初即被文化部评为“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创作扶植剧目”,面世以来广大观众更是追剧心切、一票难求。评论家仲呈祥说:这部戏的历史和美学品味在当今话剧舞台上都是第一流的,甚至在整个文艺创作中都是一流的,是完全有资格攀上“高峰”的。
    二、文艺工作者只有做到“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作为一名军队文艺战线的老兵,我认为军队艺术家首先应该是军人、是战士,战士的作为就是冲锋陷阵、战士的性格就是铁血阳刚,军事文艺作品就应该是电光石火、烈焰雷霆,就应该是冲锋号角。过去常说军队文艺要为提高战斗力服务,但实际上军事文艺本身就是战斗力,是凝聚战斗力的战斗力。我们军队的文艺创作,决不能是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的小时代,必须突出聚焦强军目标、反映强军实践的大主题,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在这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创作方向是什么、应该写什么?习主席讲话里就有答案,那就是“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些年,我们的话剧创作始终围绕实现强军梦这个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始终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旗帜,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无论是前几年的《生命档案》,还是这两年新创的剧目,都是这样的作品。在延安,《兵者·国之大事》演出时的轰动场面我至今难忘,爆满的剧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久久不肯离去的观众,老区人民对该剧的喜爱溢于言表。只有理解英雄,投入真心真情,才能演好英雄、表现出英雄的情怀。回顾创排历程,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主要演员魏积安身患脑瘤,一直悄悄隐瞒了8个月,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第一场公演结束,他才请假去医院做手术,醒来后嘴里喃喃自语,说的是《兵者·国之大事》中的台词,我们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台词还记得,以后还能上台演出。手术后1个月他就拖着病体参加演出,一演就是18场。
    三、只有扎根军营生活这片热土,军事文艺作品才能接地气、有底气、有生气。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终极价值。“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对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来说,火热的军营生活,就是军事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能否扎根这片沃土、扎根官兵,深入生活用心去体验、去挖掘,是能否创作出接地气、有底气、有生气作品的先决条件。我始终认为军旅戏剧人必须有一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心,有一颗忠诚使命、敢打必胜的兵心,有一颗道德至上、仗义执言的良心,有一颗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有一棵呼吸吐纳八面风的雄心,此心光明,方有作为。排演《从湘江到遵义》时,演员刘劲脚部骨裂,但是第二天的演出票早发出去了,他拄着拐杖忍着剧痛,坚持参加演出,一场演出下来,脸上滚满豆大的汗珠,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是演出的效果非常好,观众们非常喜爱,都认为他演伤员演得很逼真,有评论说他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拄拐长征的周恩来的新形象。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我想这就是军人的性格,这就是军队文艺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与担当。在《兵者·国之大事》和《从湘江到遵义》的创作中,我有切身体会。如果没有主创人员跟随演习部队数十天的千里奔袭、风餐露宿,在野战指挥所亲眼看到指挥员被随机导调搞得满头大汗,就不会有“过去演习是让士兵出一身热汗,现在演习是让将军出一身冷汗”这样的台词,也不会有杨天放、楚玉麟、赵云飞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果没有主创团队重走长征路,在湘水旁茂密山林中亲眼看到那座无名红军小战士的墓碑,就不会有“红军战士侯小锁”这个感人形象;如果我们不亲身到黔东南的黎平会议旧址那座天主教堂去探访考察,也不会有传教士郁德凯这个人物,以及他对“那个敢为信仰牺牲的民族”的感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