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勇于创新争第一——谈叶派武丑艺术的创立、传承与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齐致翔 参加讨论


    
    京剧新《三岔口》中,李少春饰任堂惠(左)、叶盛章饰刘利华(右)
    说起京剧武丑,我不禁充满敬意地提起叶派武丑创始人叶盛章先生,乃至其遍布全国各地的弟子和传人,如叶派武丑优秀传人张春华等。幸哉,张春华依然精神矍铄、口齿清晰、身手健朗,仍在教授叶派艺术,并向所有热爱研究叶派艺术的后来者无私地提供详实真切的第一手材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师徒二人穷其一生的不懈追求、创新业绩与创新精神的传承,对叶派武丑的确立与发展树立了至高至美、至今仍难超越的赫赫丰碑,也对京剧各行当、各流派的发展与创新,有着很好的启示与激励。
    以武丑挑梁开宗立派
    叶盛章先生1912年生,1966年卒,祖籍安徽太湖,生于北京,系富连成社创始人叶春善第三子。叶盛章幼年先至朱幼芬的福清社科班学艺,初工文净,后改丑行。未几,福清社解散,转至富连成小四科。入科后开始学武生,因身材较小,扮相不宜而改学丑行,从萧长华、郭春山学了《打杠子》 《一匹布》 《一两漆》 《群英会》 《审头刺汤》 《法门寺》 《审七长亭》等戏,并在广和楼实习演出。同时,他还学了一些昆曲戏,如《教歌》 《醉皂》 《回营打围》等。 《龙凤配》的苟阴阳、 《梅玉配》的医生、 《连升店》的店家、 《胭脂褶》的金祥瑞、 《秦淮河》的张旺等,均得萧长华真传。大量文丑剧目的学习和不断的舞台实践,为他表演的发展打下扎实、雄厚的基础,萧长华夸他是京剧丑行的理想传人。后致力武丑戏的学习,拜在王长林之子王福山名下,实则受教于王长林。为了广采博收,他又向沈文成学了《时迁盗甲》 ,向王连平学了《黑狼山》 ,向昆曲名家曹心泉学了《安天会》和《水帘洞》等戏,开创了武丑行演猴儿戏的先例。经诸多名家的传授指拨, 1925年,他开始在富连成科班显露头角, 1927年与其四弟叶盛兰等一起,成为富连成的“台柱子” 。
    1935年叶春善病逝,长子叶龙章接替主持富连成科班,叶盛章襄助长兄,担任科班的教学和排练演出工作。在尚小云的支持下,叶盛章与李世芳、毛世来、袁世海等人一起排演了《酒丐》等新戏。 《酒丐》以“空中飞人” “大攀纣棍”等技艺赢得观众的欢呼,成为富连成的“看家戏” 。
    1936年,叶盛章组建金昇社,成为当时第一个挑大梁、唱头牌的武丑演员。除上演传统戏外,还先后编演了《智化盗冠》《徐良出世》 《白泰官》 《藏珍楼》《欧阳德》 《铜网阵》等新戏。对一些传统戏也采取增益首尾的办法,做到“老戏新演” ,如把《盗甲》增益为《雁翎甲》 、 《盗银壶》增益为《佛手橘》 、 《五人义》增益为《十三太保闹苏州》等。他在《酒丐》和《智化盗冠》中,大胆突破行当的限制,创造性地塑造了范大杯(酒丐)和智化两个武丑与武生相结合的艺术形象。其弟子创造的《猎虎记》和《三打祝家庄》中的乐和、 《红灯照》中的卞宗等人物塑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叶盛章创新活动的影响,成为叶派武丑艺术生命的延续。
    武丑艺术的发展与发扬,表明京剧国粹的磅礴与博大。生旦净丑,无一不可或缺,无一不可不精,无一不可成家,无一不可立派。叶盛章的功勋不止在武丑,而在整个京剧的发展与创新,艺术的丰美与神韵,在促成整个京剧的博大精深、完美无伦。京剧幸而有谭鑫培、有梅兰芳、有余叔岩、有杨小楼,有一代代的谭、梅、余、杨的弟子,京剧同样幸而有萧、有叶,有萧、叶的后来者。流派的意义在成派,更在流。派兴而流长,流断而派息。叶盛章和叶派武丑的价值,不仅在其创造,更在于他创造的可传承、可持续发展。
    1947年,盖叫天以双头牌名义邀请叶盛章到上海黄金舞台演出《三岔口》 。此剧经叶盛章的创造演出,使刘利华的戏大大加强,成为武生、武丑并重的“对儿戏” 。他从生活出发,大胆运用传统技巧,刻画了一个心狠手黑的江湖店家的狰狞形象。剧中行走如飞的矮子功、火爆猛烈的摸黑开打等精湛技艺,使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轰动上海。有人撰文说:“兹武丑乏人之际,传长林衣钵者,舍盛章谁属哉? ” 《三岔口》一剧,也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后经张云溪、张春华的继承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京剧精品。
    叶盛章戏路较宽,文武昆乱无所不精。擅长的文戏有《双合印》 《问樵》等,昆曲戏以《教歌》 《问探》 《借靴》最拿手;武丑戏则以“六盗一偷”即《盗钩》《盗戟》 《盗甲》 《盗杯》 《盗银壶》《盗王坟》和《时迁偷鸡》驰名。
    1947年,叶盛章当选北平国剧公会会长。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梨园界人心浮动,叶盛章力挽多位名演员留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盛章与李少春、袁世海等人组成新中国实验剧团, 1951年转为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三团,任副团长。1955年任中国京剧院三团副团长。先后排演了《东方朔偷桃》 《程咬金招亲》《佘赛花》 《秋江》等戏,多次参加出国访问演出,享有国际声誉。还参加过《洪湖赤卫队》《安源大罢工》等现代戏的排练和演出。尤其在新编历史剧《宋景诗》中扮演的侯锦春(侯二半吊子) ,虽在全剧中只有两场戏,但经他设计,以简练爽朗的念白、精彩明快的武打和真实感人的表演,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风趣幽默的动人形象,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960年告别舞台,后到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培养了一批杰出京剧人才。主要传人有范元濂、张春华、谷春章、侯正仁、刘习中等。在其任职富连成科班时,“元”字、 “韵”字班的学生均得其教益。1966年8月“文革”始,叶盛章含冤离世,终年仅54岁。
    叶盛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精湛的武丑艺术,更给我们留下了永不服输的争强、争胜、争气、争第一的可贵精神。敢以武丑挑梁、组班、唱大戏的演员,他是京剧有史以来第一人,也是空前绝后唯一一人。不仅靠身怀绝技,首先靠在意识上不输于按传统序列排在生、旦、净后的末位、而决然谮越为首位的“熊心豹子胆” 。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叶盛章的意义,不亚于谭鑫培与梅兰芳,同属开基创业,筚路蓝缕,开宗立派,且傲然群芳的名家、大家。同样,其四弟盛兰敢以小生挑班,也属京剧史上的首创。叶氏家族为创建和推动京剧教育和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叶氏昆仲勃发无二的创造性艺术基因实实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再研究。他们培养的岂止是叶派武丑和叶派小生?
    张春华作为叶盛章的亲传弟子,不仅继承了叶师创造的优秀成果,而且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扬弃与再创造,实现了武丑艺术跨时代的进步与提升。张春华的意义,在证明了京剧艺术的可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无论老师多棒、多强、多高、多绝,都可以继承、发展,乃至改变、超越。这给了我们年轻的后学者很大的信心。张春华的意义,对青年演员乃至以后若干代戏曲演员都应是一个绝好的榜样和教材。叶派武丑难吗?难!张春华能继承,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是新时代的演员,不学难的,难道只学容易的吗?
    授徒教学不保守
    叶盛章的功绩在创造,更在授徒、教学。31岁的叶盛章发现了小小的张春华后喜爱至极,与渴望拜叶盛章为师的张春华一拍即合,遂于1934年底在天津交通旅馆收10岁的张春华为徒,后在北京前门外两益轩饭庄举行了正式仪式。由此,张春华列入向往多年的叶氏门墙。他练功刻苦,得到师父的赞许和悉心传授。张春华经常练走矮子的地方,日久天长竟走出两道脚沟。说明,不刻苦不能继承叶派,甚至不能忝列叶氏门墙。
    叶盛章先生不仅教戏,且从多方面启发徒弟的心智。师父教张春华武丑的规范:一条腿绷直,另一条腿就要蜷一点,这样才好看。一次张春华演《时迁盗甲》 ,两条腿按规范站,下来后师父问他有没有觉得“哪儿不合适” ,张春华茫然无答。师父问他: “你盗甲时是不是怕人看见? ”张春华点头。师父说:“那你干嘛直着一条腿?嫌自己不高、让人看不见吗? ”张春华刚要解释,师父说:“我是说过让你在台上一腿直,一腿蜷,可你也要根据你演的人物和戏的情景做适当变化呀! ”师父的教导使张春华对如何练功、学戏、演戏、演人物开窍不少,懂得了师父演戏为何常有变化的奥妙。可见,继承叶派武丑,光刻苦、有功夫还未入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学会动脑筋,学会演人物,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叶派演员。
    张春华从小对演新戏有兴趣。1941年,稽古社创演了美国影片改编的《侠盗罗宾汉》 , 17岁的张春华经过“打擂”遴选,主演罗宾汉一角。该剧共计演出116场,场场爆满。张春华的名字也与罗宾汉一样轰动于津门内外。其中,融注了叶盛章老师的关注与点拨,证明叶盛章先生是一位从不保守的艺术家。领略先生创作的许多剧目,“不保守”不仅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性格——一个武丑应有的灵动、向新的性格。
    新中国成立后,叶盛章参加了中国京剧院,舞台艺术大放光彩。 《三打祝家庄》 《江汉渔歌》 《将相和》 《秋江》等新戏有口皆碑,并将自己的好戏一一传授给张春华等弟子。张春华不负老师苦心,似一缕春风,吹得菊坛奇葩竞放,吹得武丑艺术继往开来。为了京剧事业,他从幼时的苦练到创业时的轰动到老年时的壮心不已,从传统戏的继承革新到新剧目的设计编创,孜孜不倦,终于创树、丰富了叶派武丑“敏捷、矫健、迅疾、火爆、亲切、炙热”的表演艺术风格。
    可以说,张春华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与师父叶盛章一脉相承。 《三岔口》是师父的代表作,是师父与盖叫天共同创造的精品。他和张云溪以对艺术和时代极度负责的态度将剧情、人物、扮相、技巧全部改变,且赢得观众的认可与时间的检验,成为新中国京剧推陈出新最早、最光鲜、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博得包括叶盛章、李少春等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由衷赞许,并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一次,叶盛章、李少春出访印度前,竟请徒弟辈的张春华来给他们当导演,排练新《三岔口》 。叶盛章、李少春的谦虚好学,弃旧图新,使张春华、张云溪大为感动,大受教育。齐白石对学生说过: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叶盛章对学生有同样的要求。
    张春华先生总是念念不忘他的恩师叶盛章,他害怕老师的厉害,又喜欢老师的厉害,每说到自己的严师、恩师时总抬头望一眼桌上供奉的师父的大幅遗照和旁边放着的他与师父的合影。几十年如一日。一师一徒,中国京剧武丑艰难创业和传承发展的历史立时闪现于我的脑海。那么,今天乃至未来呢?张老师的弟子很多,谁能像张春华那样继承叶盛章并有所发展呢?我寄望于张先生的众多弟子们和今天的青年演员们。叶派武丑的继往开来不应止步于张春华。
    谈张春华就是谈叶盛章,保护好耄耋老人张春华——当今叶派武丑的活标本,尽可能完整地将他的艺术传给今天的青年演员们,就是对叶派武丑最实际、最有效也是最紧迫的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