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童话故事里的“后半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三联生活周刊 陈赛 参加讨论


    原标题:后半生的童话——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呢?
    他以一个卓越的心理咨询师的视角与笔触,将这些成年男女的古老故事,转化为一个个心理分析的现代案例,一点点抽丝剥茧的揭示其中复杂的心理向度,从童话中那些疲于奔命的国王/王后,犟妻/倔夫与自我怀疑和幻灭的苦苦角力中,寻找对如今正处于中年旅程中的现代男女的启发。
    《格林童话》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上帝创造世界以后,答应所有的动物都有30年的寿命可以活。驴子自知天生劳碌命,请求上帝让它少活几年,上帝于是收回驴子18年的寿命。狗害怕变老,也请求上帝让它少活几年,上帝也答应了。猴子同样害怕年老体衰,上帝于是也好心的收回它10年的寿命。最后轮到人类,男人和女人都嫌30年寿命太短,请求上帝让他们多活一阵子。上帝于是把从驴那儿拿来的18年赐给人类,可人类还是不满足,上帝又把狗不想活的那几年再赐给人类,到最后,连猴子多出来的那10年也给了人类。于是,人类前30年的日子通常过的还算健康快乐,因为这30年是他们原本该有的寿命。可是,因为接下来的18年是从驴那儿拿来的,他们就得每天做牛做马,不断遭受鞭笞,辛苦劳动。再接下来的12年,因为是狗的寿命,他们就整天坐在壁炉边喃喃抱怨、咆哮不止。最后轮到猴子的10年,此时人们终于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立于道,立于礼,但他是孔子。至于我们现代社会里的芸芸众生,30岁一过,体会更深的,恐怕还是驴子的心情。布鲁诺·贝特海姆说,童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现实世界中,总是大人操纵孩子的世界,掌握事件的解释权,他们极少和孩子讨论这些现实(有关社会怎么运转,大家怎样应对),还常常藏着掖着。通过童话,孩子得以和最令人不快或最恐怖的现实面对面较劲,然后释然。
    少年时读童话,读到最后,总是“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少年时代,再没有比这个更强大、更富有诱惑力的动机/梦想,以至于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直到我们走过了前半生,到了不惑之年时才猛然醒悟过来——然后呢?当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当王子和公主白发苍苍了以后会怎么样呢?有什么童话讲述王子和公主后半生的故事吗?如果有,这些故事又能为成年人,以及我们每天身处的现实,时时面对的挫折、失败、痛苦、冲突、悲剧,提供什么样的抚慰或洞见呢?
    在《大人心理童话》中,美国心理学家艾伦·知念特别谈到,他自己在人到中年时,是如何突然对“后半生的童话”产生兴趣的。“儿时的我也沉醉于童话与神话的世界。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将它们束之高阁,转而投身于更加实际的追求。在接受大学深造和医学训练期间尤其如此,因为那时需要学者式的严谨。”“若干年后,我在慢跑、冥想、或是独自漫步于海滩时,脑海中竟然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其中有龙与城堡,还有国王与王后。这些幻象如同原型般强烈,常常令我热泪盈眶。”在这些画面的启发下,他写了几个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角的童话,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中年/老年童话的搜集工作。
    他发现,青少年童话,常常以年轻男女离家为故事起点,到一个广大的世界里开创自己的命运。这是因为年轻人必须从父母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中年童话却很不一样。它应对的是个人失败、婚姻冲突和悲剧等问题。一个人年轻时百般努力奋斗才达成的目标,到了中年时会被一一彻底摧毁和重建。到了这个年纪的人,因为被迫要赚钱自立,养家糊口,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年轻时的天真必须转为脚踏实地的工作,而理想主义也转为实用主义。也就是说,魔法的消失,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消失所带来的空白,才是中年童话的主题。
    作者艾伦·B.知念是一位日裔美国人,在斯坦福大学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在旧金山做了30多年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同时,他还是一位心理学科普作家,擅长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及荣格派的人格发展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阐释世界各地的经典童话,创作了大量有关成人发展和老年学的研究著作,迄今已在全世界出版了20多种译本。知念认为,这些故事里包含了关于应对挫折、悲剧与邪恶的深刻见解。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们连接着古老的岁月,那时候的人们几乎将战争、贫困、瘟疫和暴行视为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坦然接受。所以,他以一个卓越的心理咨询师的视角与笔触,将这些成年男女的古老故事,转化为一个个心理分析的现代案例,一点点抽丝剥茧的揭示其中复杂的心理向度,从童话中那些疲于奔命的国王/王后,犟妻/倔夫与自我怀疑和幻灭的苦苦角力中,寻找对如今正处于中年旅程中的现代男女的启发。
    
    《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是一部熔童话故事和男性智慧于一炉的奇书。通过对经典男性童话中的精灵、巫师、国王等男性主人公形象进行精妙的解析,挖掘出了尘封于时间与心灵深处的古老男性原型,带领读者去重新认识男性行为背后的深层缘由。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如何用幽默的智慧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大男子主义该如何超越?”“作为男性,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等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经典女性童话》则收录了世界经典的女性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颠覆了如《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等传统童话的英雄救美模式,描绘了女性从忍耐到抗争的自我觉醒之历程,鼓励女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先解救自己,进而帮助身处危难中的他人。这本书能启发读者带着新的眼光去思考当今女性自我发展的方向。其实,童年与成年之间最大的分野就在于,成年生活不再是关于我们想做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必须做什么,我们不得不做什么。
    纵观历史,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做了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必须”比“我想要”要重要的多。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现象是,“我想要”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不愿意长大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如果可以永远不长大,如果可以永远保留童年的幻想、喜悦与天真,谁愿意做一个无奈而乏味的大人呢?
    知念教授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只有在我们尝试了成为一个成年人之后才能体验到的满足感。“小时候,我们看别人跳舞,玩篮球,看起来像是魔法,但当你长大了以后,你会发现,那些不是魔法,而是经过了无数艰苦的练习而得到的技巧。”他认为,成年人的责任,就像大力神亚特拉斯举起全世界。“成年男女是整个社会的支撑点,负责教养下一代,照顾上一辈,完成这些责任本身也能带给它们很大的满足感。”他说,童年的魔法其实从未真正消失过。只要你懂得照顾那个内心的孩子,它会在你的后半生,一直维持人生中的幻想、喜悦与天真。
    他愿意把成年比喻成沙漠的一场冒险。“沙漠的隐喻,听起来很荒凉。但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走进一片荒原,寻找一只雪豹。我们寻找每一个可能指向雪豹的线索,却注意不到任何雪豹之外的动物。如果我们没有找到雪豹,就会觉得这场冒险是一次彻底的失败,我们进入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沙漠,至少那里没有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关于成年的这一荒凉图景,是因为我们只关注于我们想要的,而不是真正在那里的东西。但‘内心的孩子’会为你提供另一种视角——孩子会注意到周围一切新鲜的事物,恰恰因为他们并不只关注在一件事情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