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解构经典创新还是迷失——简评波兰戏剧《人民公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蒋国江 参加讨论


    解构经典,是近年来中外实验戏剧舞台上一道独特风景。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名篇《哈姆莱特》《浮士德》《日出》《原野》等,皆有过被先锋戏剧家们解构的经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亦是如此。这个丹桂飘香的十月,古朴别致的乌镇大剧院惊艳亮相了波兰著名的克拉科夫老剧院打造的解构版戏剧《人民公敌》。
    易卜生原剧是一出具有批判锋芒的社会问题剧,塑造了一个为了说真话而不惜站在公众对立面、不怕做最孤独的人的个人精神反叛者——斯多克芒医生。波兰戏剧《人民公敌》同样讲述了斯多克芒医生因为揭露小镇温泉浴场的卫生安全问题而成为全镇人民“公敌”的故事,但在舞台呈现即时空处理与表现形式上,以及人物形象塑造上与原剧存在显著的区别。
    与易卜生原剧不同的是,波兰版《人民公敌》找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挪威及欧美社会的世态风情,只是借用了易卜生原剧的外壳(即原剧中的基本剧情与部分经典台词),然后将舞台时空拉回到当下的现实,通过舞台装置和视觉呈现,营构出一个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戏剧情境。该剧的艺术总监杨·克拉塔邀请波兰视觉艺术家约斯特纳·拉戈沃斯为《人民公敌》打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全剧舞台布景239件,戏剧道具280件。据主创人员介绍,在乌镇演出时,这些布景及道具器材全部购置自中国国内,包括大部分演员的衣着及言行举止,均与当今的时代背景相契合,观众可以在舞台上看到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但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道具又经过了波兰艺术家的非写实处理,比如杂乱无章地堆积、随意地扔抛,由各种敲打撞击的声响、声嘶力竭的摇滚演唱、连蹦带跳的舞步及伸展动作、怪诞的装扮及肢体语言以及插科打诨,又给人抽象复杂、光怪陆离的非写实荒诞意味。
    这种讽喻现实而又非写实的时空处理方式效果究竟如何呢?据笔者观剧后了解,为数众多的观众包括不少戏剧从业人员对此剧的舞台呈现及表现方式颇有微词,有的还深感厌恶,认为这种毫不严谨严肃、纯粹游戏式地解构和消遣经典的作品形同垃圾。
    显然,这种对经典剧作游戏式消遣式的处理方式,是中外先锋戏剧或者说实验戏剧的普遍特征,而个中原由,借用一位中国先锋戏剧导演的话说,就是“不甘于现在的戏剧状态,不甘于原有的那个模式,从导演到表演的模式,尽管它可能不成熟,但总有新的东西让你看到……有多少人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实际上,在艺术创作上,应该把皇帝拉下马”。正是由于经典作品在远离它们时代的当下遇到了表述障碍,而先锋戏剧家们又想建构自身的话语权和美学原则,所以经典才成为被质疑、被瓦解及被解构的对象。
    实事求是地说,波兰版《人民公敌》虽然在舞台呈现及演员表演上确实不够严谨严肃、比较松散,但在细节处理上的确有其创新和值得称道之处!如第四幕“公民会议”一场,主演直接与场下观众作即兴式演说与互动交流。摇滚音乐的间歇式唱响,既能够烘托人物心境和渲染剧情气氛,亦可以起到场幕转换的作用,使这个五幕作品幕与幕之间的转换做到无幕而又有幕。
    而波兰版《人民公敌》最让人诟病的,是剧中对斯多克芒医生形象庸俗浅显的处理。易卜生笔下的斯多克芒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英雄形象。尽管遭遇挫折和失败,他拒绝向流俗势力低头屈服,而是宁愿做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也要坚持真理,表现出勇敢无畏的个人精神反叛者色彩,契合了19世末、20世纪初坚持理想信念、追求进步自由的时代需求,成为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及戏剧长廊中一个光辉的形象。
    波兰艺术家笔下的斯多克芒则过于重视自我乃至刚愎自用、简单粗暴,自以为真理在握、自命不凡,认为非黑即白,拒绝一切不同意见包括不乏善意的意见,完全回避和漠视民意及他们的现实合理关切。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比如《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及《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确实渗透着某种思想观念,有着某种“说教”意味,这也是他的社会问题剧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说教”与简单地将之图解成某种观念是完全不同的。易卜生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他把社会问题寄寓在人物性格发展之中,寄寓在人物行动构成的场面和情节的发展之中,所以才使得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获得理性的启示。正因如此,娜拉、斯多克芒等易卜生笔下的主要人物才因为他们对现实的精神反叛与启蒙意义而成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部解构作品,波兰戏剧《人民公敌》淡化原剧的“说教”意味,让斯多克芒形象更趋复杂多面,淡化市长彼得的官僚色彩及其与斯多克芒所属的政治团体的对立,强化兄弟之间的伦理纠葛冲突,亦是可以尝试的。但若完全颠覆经典原剧中的人物塑造,甚至在斯多克芒身上赋以独裁气质,而又不能创设让人信服的情节语境,则是对解构手法的滥用和误读。现今舞台上的斯多克芒尽管并不崇高完美,但基本上是个有缺点和庸俗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当其被公众抛弃后孤独无助地置身茫茫大海时,依然让观者心生触动,而这与此剧艺术总监杨·克拉塔的创作意图显然还有距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