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王瑛:跨媒介叙事的风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王瑛 参加讨论


    
    诗乐舞一体的叙事形式,古希腊文学叙事的舞台呈现形式、汉字兼具图画和叙事的双重特性、叙事的多种表达方式(铭文记事,图文叙事,歌舞叙事,以及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电影电视剧叙事,网络游戏叙事等),都说明叙事的跨媒介特性其来有自,但其理论形态的觉醒却是本世纪初的事情。为何其理论形态发蒙如此之晚?今天我们如何洞见跨媒介叙事的风姿?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文本,从文本内部观察跨媒介叙事给文学带来的新质,以便更清楚地展现其风貌。
    凌逾聪明地选择了香港文学,她的《跨媒介香港》向我们展示了香港跨媒介叙事的整体风貌。凌逾算是国内较早关注到跨媒介叙事现象的学者,早在2003-2006年,她的博士论文《跨艺术、跨文化的创作视野——论西西小说的文体创新》以西西作品为个案展开跨媒介叙事文体研究,2009年出版了《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2012年主编了教材《跨媒介:港台叙事选读》,2015年出版了《跨媒介香港》。香港文学吸引了她极大的注意力。原因是多样的:一来香港现代性和后现代杂糅的文化语境为跨媒介叙事提供了生长的营养基,香港作家多有跨媒介叙事尝试;二是香港文化整体具有跨媒介特性。在这里,凌逾既为我们展现了香港文学跨媒介叙事的整体风貌,也细致描述了具体作家跨媒介叙事的肌理。她探究的目光逡巡于文学叙事与电视电影、绘画、建筑、地理、烹调、赛博符号、展演艺术等媒介的跨界融通,试图描述香港跨媒介叙事的整体风貌。她发现,叙事方向相反、同类物反向并置的对倒叙事是香港后现代电影和小说的融合剂;后现代文学的空间叙事,可以在地图、味觉地理、中西文化地理、建筑以及触觉符号中自如展开;赛博E时代的文学叙事穿梭于实然、应然、或然三重世界中,人物在异时空里活得理直气壮;当文学与展演艺术的融合,无论是舞蹈、戏剧、图文还是词、曲、唱、器、视等艺术形式一旦参与叙事,都可实现与文学叙事的互渗和整合。第一次,一幅香港跨媒介叙事的风景图被清晰地勾勒出来。这种勾勒显然是有意义的。
    首先,这种刻画不仅是对香港文学跨媒介叙事的个性素描,对海派、台派跨媒介叙事研究具有范式意义。其次,香港跨媒介叙事创意带来的艺术形式的创新,显然也不会是香港孤岛式的存在,在不同区域不同的叙事作品中多有体现,也就是说,香港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对于跨媒介叙事诗学的建构具有理论引导价值。再次,跨媒介叙事已经日渐成为叙事常态,所有媒介都可以参与到叙事中来,每一种媒介的参与,都会为文学叙事带来新质。文学研究应该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和宽阔的心胸,给予跨媒介叙事更多的注意力。最后,跨媒介叙事创意为文学叙事的艺术形式增添摇曳风姿。形式本身会动人心魄,人们发现,每一种媒介都可以独立地完成叙事,也可以跟其他媒介合作完成叙事,同时不同媒介不仅没有在合作过程中消融自我,都保持了其独立性,还延展和发掘出新的性能,艺术形式日益显示出新的创意。日臻丰富和完善的形式有时候会比内容更具有历史的甚至艺术伦理的价值。
    该著还带我们看到不同媒介的叙事能力,这些媒介并没有成为文字叙事的附从,而是倔强地保持了作为独立媒介的骄傲和尊严:参与叙事,但叙事媒介保持了自我的独立。同时又互相融合在一起,互相依偎,互相包容,共同完成故事的表达。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复杂的媒介关系背后,隐含着人们对事物、人生和世界的感知。董启章著、利志达图的《对角艺术》几乎完美地诠释了不同媒介的这种共生融合又保持自我个性的关系。对角艺术取之于数学几何图形中的角与边的关系,三角形或四边形的角与边,对立又依赖。对角关系隐喻了小说中共同担当叙事的图文关系。尽管图文都采取了写实与虚构的拼贴叙事法,尽管画家利志达和作家董启章在叙事的过程互相启发,尽管小说具有元小说、图像具有元图像特征,但这一切都不能取消图文各自的独立品格,文字当然不会沦为看图说话,图像也不会仅仅是文字的注脚。图文相依又互相交战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展现。媒介不仅仅是媒介,更是人及人的世界的延伸。1964年,当加拿大的媒介文化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时候,凌逾一定颇为感动,因为在她的研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媒介即人的精神。对媒介的研究,本质上是对人的研究。叙事的不同媒介可以构成作品的纹理,但人的精神人的生活人的世界,才是纹理背后的本质。
    《跨媒介香港》还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跨媒介叙事现象已经蔚然成风,我们是否可以乐观地预测跨媒介叙事学的成立?凌逾对这种跨媒介创意文化的未来的表述非常谨慎。她把跨媒介叙事的诗学之思,归拢在建构本土特色的叙事理论上,发现民族性的跨媒介叙事是其要旨。她认为跨媒介叙事重要的思维之力正是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意识,中国古典叙事思想是跨媒介叙事诗学之思生发的基础。
    显然,跨媒介叙事诗学还属于未来。迄今为止,跨媒介叙事诗学既没有形成理论纲领,没有构成诗学框架,也还没有方法论探索,凌逾的《跨媒介香港》表征出跨媒介叙事诗学作为一种现象、一个趋势,已经在叙事学学科领域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