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中国梦”的荧屏投射——近五年来国产电视剧回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范咏戈 参加讨论


    
    回顾近五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发展不难发现,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影视创作注入的强劲活力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渐成影视创作的强音,成为业内创作的提前量和底线,同时也在规定着市场走向。在互联网+时代,以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精神投射荧屏构成影视创作生产的新业态。
    多维视角重述历史
    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的两个亮点是抗战剧和长征剧。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分别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但也不能将其仅仅归于“纪念年”、“纪念日”的需要,抗战剧、长征剧的勃兴更是国家文化政策扶持、时代性社会心理需求以及大众审美趣味变化等因素相综合的结果。这两种类型的创作已成为国产电视剧中最为稳定的类型。
    中国抗战影像叙事走向经典,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理性的创作、客观的叙述、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影视语汇,在尊重历史与坚持美学追求的语境下构建。只有在历史与美学的框架下尊重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扫雷”、“去神”。近年来一些抗战“品质剧”无论是作为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剧,还是为观众提供的优质观赏剧都可圈可点。如热播的《东北抗日联军》正面表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太行山上》《我的故乡晋察冀》正面表现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堪称有诚意的向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尽孝之作”、“史诗之作”。人物传记剧《彭德怀元帅》着重再现了革命家的人格魅力。而一些采取民间视角如以上海沦陷区为背景的《红色》、以草根抗日为主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都以似憨似傻的小人物为抗战大潮所裹挟,为了正义和爱,向着抗战英雄进步和成长的过程,力求以个人的性格来凸显他们经历的时代性格,以个人的叙述来佐证时代的宏大叙事,以此集合成较大规模的历史图景,向观众提供完整的历史认知。
    《长沙保卫战》作为正面表现国民党军抗日的剧作,在真实还原“铁血将军”薛岳指挥的长沙保卫战历史原貌的前提下,用合理的历史逻辑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审美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了历史理性与现实激情的统一。《铁血淞沪》《我的特一营》准确还原了淞沪战争后中国军队虽奋力抵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但并没有阻止住侵略者对中国大陆的侵犯。而国民政府组织的徐州会战,特别是台儿庄战役,则是一次粉碎了日本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一次载入史册的战役。表现这一战役时,《我的特一营》《二十四道拐》等客观地表现了国民党上层的作战决心与部署和“人在阵地在”的赴死决心,正面表现了国军官兵奋勇杀敌,付出惨重牺牲后终获胜利。所有向着经典前行的剧作都体现出对历史的高度尊重以及勿忘国耻、缅怀英烈的叙事主旨。由于主创专注于还原历史框架,还原真实的战斗细节,用客观、理性、均衡与自省的逻辑书写中华民族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神圣战斗诗篇,在这种整合性的书写中,以往由于时代和知识原因造成的缺失、偏见与伤害在构建和谐社会、描绘“中国梦”等新的社会语境中获得正面积极的修复,从而使剧作承载起民族共同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
    此外,电视剧《三八线》填补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荧屏空白。65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像主创所认知的那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战”。在刚刚结束国内战争,面对十几个国家的联合国军,面对入侵者要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异国作战,以鲜血和生命最后打得敌方回到谈判桌,从而为新中国的安定奠定了基础,也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过去了65年,如果不将其载入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如果影像记忆始终空白,无以面对先烈和这段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这正是主创的可贵情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要您稍微读进去,就会赞叹不已”的黑格尔《美学》中,将民族精神视为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三八线》等电视剧的重要启示在于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文艺创作要突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主题,反对“去中国化”、“去主流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的壮举留下了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的源头。也因此,长征不可能不是文艺创作的一个独特和重要的题材领域。近年来长征题材的影视创作,艺术家们通过认真地研究、解读历史,深入开掘长征的精神内涵,越来越真实地贴近着长征历史并观照当下,在艺术呈现上更加具有鲜明的审美个性,“长征剧”已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创作类型,因而也创造着自身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策略。至今,长征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领袖人物都获得了不留空白的艺术再现,从《井冈山》《毛泽东》《四渡赤水》到《大会师》等,建构起崭新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这些优秀作品普遍让领袖人物有血有肉,长留于人们的记忆,同时也注意视角下移,创作 “普通士兵的长征史诗”。《十送红军》中,钟石发、张二光、贺坚、老憨、十一斤、戴澜、李复生、高福星、沙奎……这些普通红军战士的形象都具有符合历史真实的规定身份。《我的长征》以这些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的普通战士构成了一部“小人物的长征史诗”,唤起了当下青年观众的热情。
    在大时空中反映现实
    由时空“小跨度”到“大跨度”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一个新的趋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选材放在“历史转折时期”,即1976年到1984年,注重“转折”二字,突出了邓小平的时代特色,也回避了前后较为敏感的政治时期。在这个时空中敢于碰“禁区”,荧屏上第一次出现了华国锋、胡耀邦等人物形象,诸多“破冰之笔”使其在重大现实题材中别开生面。广受赞誉的电视剧《海棠依旧》让观众再次走进历史,走近周恩来的平凡与伟大。《平凡的世界》能成为2015年首部“现象级”大剧,也是因为故事在讲述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展开了上世纪70年代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聚焦当时背景下的劳动和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反映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使之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作品始终厚重、润物、养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父母爱情》属于那类有温度的大跨度现实剧,其中包含了对已经逝去年代纯真美好的追忆,展现由于时代错位的爱情,比那些“顺产”的爱情更持久和温馨。《老农民》时空跨越60年,堪称当代农村农民的一部现实主义史诗。取材于国安题材的《于无声处》的故事背景是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这正是新中国社会变革当中最富戏剧性和传奇性的一段,多少人经历着人生浮沉、财富聚散,价值观、生活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念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于无声处》一直追求的东西。该剧除了看到跌宕起伏的反谍案件,还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成长史。马东的坚韧果敢、陈其乾的辛酸无奈、冯书雅的执著坚守,他们都是生于时代又超脱时代的人物,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紧相扣,时代和生活的质感在他们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这些时空大跨度剧不仅承载了艺术性的期待,同时也被赋予了传递正确观念的重要社会意义。《史诗》一书作者保罗曾指出:“超越现实的时空界限”与“包含历史”代表两个端点,在这两个端点之间是我们称之为“史诗”的经历。以上这些有跨度也有深度的现实剧,符合现实主义理论大家卢卡契说的对现实“整体性把握”,成为近年来一些优秀影视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
    现实主义创作另一个重要本义就是“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在关注社会现实中体现出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近年来一些优秀影视剧的另一亮点是话题、热点经过“沉淀”走向了“内容为王”。《马向阳下乡记》被业内称为“深入生活肌理,呈现人心沟坎”,被观众评价为“正能量的良心剧”。一个“找不到北”的“问题干部”,要给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槐树村的村民们解决问题,笑话、矛盾没少闹,这正是这部剧的趣味和看点。是一部以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挂职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为题材的新剧,也是一部知民情、接地气的好剧。反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经沧桑浴火重生的《大路上》,以及反映城市拆迁与文化遗存保护矛盾的《青果巷》也都因其直面现实而成为现实主义热播剧。《湄公河大案》直接取材于2011年10月5日中国船只“华平号”和“玉兴号”船员在湄公河泰国水域惨遭杀害案件。该剧在创作中以用心而不浮躁、写实而不夸张的标准进行调整和把控,创作出了一部无愧历史真实、有着极强现实意义的大剧。
    与一个阶段以来家庭伦理剧一窝蜂展示婆媳矛盾和冲突等,甚至出现了妖魔化人物的不良倾向的剧不同,《嘿,老头!》表现一个离家多年、玩世不恭的儿子,一个孤独无依、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生活让他们分开,命运又把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从最初的敌视、默然到心灵接近,逐渐地找到他们曾经共同拥有的爱和力量,这对活宝般的父子携手面对悲欢离合与人生百态,他们不离不弃。儿子海皮开始学会做一个真正的男人,鲜活地刻画了大都市里的屌丝男女惺惺相惜的真挚感情,令人笑中带泪,体味真实的情感力量。当一些电视剧制作团队靠寻找冷门题材或在故事、人物上加猛料的方法去收视率上“扒分”的时候,《老有所依》的创作团队却回归到讲三个普通家庭养老的故事。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下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以电视剧的形式把这一话题汇聚成反映社会现实的公共文本,展现时代众生和典型人物的生活现状和文化诉求,表达对有效生活方式的公共期待,既关系人文关怀和素质提升,也关乎人心安定、社会和谐,有力缝合了电视剧的现实主义间隙。而《产科医生》《青年医生》则都是“一枚职业勋章”,一反“职业斗”的俗套,立意放在了医生所坚守的职业精神、对生命的共同守护上,并以此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在质感和故事讲述上具有说服力,通过对职业精神的生动演绎和与现实的真实对接,在众多医疗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为行业剧赢得了“好彩头”。
    近年来影视剧对现实的关注还表现在一些表现不俗的特殊题材作品。反映两岸题材的《原乡》由个人情怀扩而为乡愁。《金牌律师》《国家审计》将现实主义触角伸向以往难以抵达的地方。《马兰谣》《谜砂》《中国式关系》《安居》等都是在网剧正当时的电视剧生态下,以现实主义的姿态成功逆袭,取得好口碑、高收视的优秀作品。《谜砂》对艺术回归的引领在于,一由单纯的烧脑桥段回归到人物情怀,二由单纯的生活表面回归到生活本质,三由单纯的“看脸”回归到认真走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它还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批判的力量。它让观众看到现实中警察的真实生存和生活状态,所反映的警察生活十分接地气。
    近期热播的以鹿城北梁棚户拆迁为题材的《安居》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民生大剧。该剧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时代和人的变迁,深入感人地表现了以张家旗为组长的五人拆迁小组“奋战一百天”,心系棚户人家,和谐拆迁,贯彻政府拆迁政策、造福于民,是一部主题鲜明的“中国梦”叙事。该剧题材和现实贴切度高,故事形态好:以“一百天奋战完成拆迁”为时空,以拆迁五人小组为表现主体,在大故事框架下,通过细致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不同背景和心态要求的拆迁户以及五人小组敬业工作的精神,叙事主体投射到全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内容十分厚重。该剧也是近年来一部重量级的优秀现实题材剧。
    “不忘初心”问道文学原创
    近年来以网络小说等为题材改编的影视剧异军突起,其中如《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花千骨》《我是特种兵》《欢乐颂》等,确实形成了影视创作的一种新的生产力,被称为“IP剧”。当下发展瓶颈是黄金IP已被抢购殆尽,大量屯货转化率不高,优质IP剧稀缺。网剧和传统剧向品质化发展都不能不回归艺术情怀,克服影视的“去影视化”克服“看脸不走心”。回归艺术的真谛即蕴含主题,讲好故事,塑好人物。任何作品不能不追求“有意思”,而意思要从时代和人生中寻觅且要体现主流价值观。讲故事是一切叙事类作品的基本功和存在之本,而艺术假定性的最高形式总是人物。问道优秀文学原创往往会给影视注入强劲活力。问道成名作家也有助于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文学名著被改编后成为爆红经典剧,出自一些著名作家之手的剧作也往往不同凡响,如麦家的《解密》、朱苏进的《铁血红安》、刘醒龙的《圣天门口》、叶广芩的《全家福》、欧阳黔森的《二十四道拐》、江奇涛的《少帅》等都是以沉潜的“工匠精神”打造的精品,是所谓“不忘初心始得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