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童书出版“谋利”更要“谋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河北日报 何勇海 参加讨论


    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开卷公布的中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余家出版机构年均出版4万多种童书,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童书销售总量约5亿册,码洋预估达100亿元至120亿元,同比增长逾10%。一片繁荣的景象中也存在着问题。有资深编辑直言,童书出版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少数出版机构一味迎合流行趣味,低俗、惊悚乃至血腥的情节出现在一些销量不低的童书里,值得警惕。(详见11月24日《湖北日报》)
    一些出版社颇有将“做童书”等同于“赚大钱”的认知与做法,这种趋势确实值得警惕。一者,将童书价格定得高高的,价格远超本身价值。据报道,一本不到二三十页的普通童书,全书用铜版纸彩印,全部文字加起来不超过1000字,竟卖到二三十元,甚至更高。精致有余、充实不足,真可谓是“重面子、轻里子”。这类贵得离谱的童书在目前较为普遍,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往往难以承受、消费不起。
    二者,将童书内容写得低俗化,以迎合流行趣味,追求尽可能多的销量和利益。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儿童文学读物居然出现言情、暴力、恐怖等内容。据说,这样的内容能给孩子们一种既新鲜又刺激的阅读体验,才会备受孩子们青睐,否则,孩子们会嫌太老套,不爱看。为达到吸引孩子眼球的目的,一些童书从书名、封面和插图就开始成人化、低俗化,充斥着死亡、暴力、骷髅、鬼脸、凶杀等字眼和画面。
    三者,一些出版社往往急于套现,不愿意好好打磨作品,而是奉行“拿来主义”,快速生产,粗制滥造。这些出版社要么热衷于引进外国版权童书,根本不考虑原创生产,要么将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诸如将内容掐头去尾,将书名、封面略作改动,就为己所用;要么只追逐热门书、畅销书,哪种书好卖,就盲目跟风。不管是引进、抄袭,还是跟风,都导致童书大量重复出版,缺乏有口碑的精品。
    不管是以哪种方式,用童书“赚大钱”都不足取。阅读童书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当儿童阅读成为一种奢侈行为,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当童书成为“少儿不宜”的低俗读物,就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童书原创匮乏、选题重复、劣作泛滥之时,我们又拿什么来给孩子们增加精神营养的供给?
    童书出版者的眼中除了“谋利”,还要有社会责任。带着社会责任做童书,就是在“谋义”。一方面,要让童书价格降下来,而不是把童书当作赚钱工具。一个基本常识是,读者有承受力才会买书,虽然也有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但毕竟不占主流。另一方面,要追求童书产品的质量,力求出精品,力求出原创,哪怕只是出版一本小小的儿童图画书,也应该一遍遍地精细打磨。毕竟,图书质量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