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李杨:小清新的爱情肯定不适合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青年报 木子 参加讨论


    
    
    《盲山》
    
    《盲井》
    
    《盲·道》
    答题者:李杨
    提问者:木子
    时间:2017年7月
    采访手记
    顶着大太阳下的酷暑,见到李杨落座时,他先自嘲“我不太会和人沟通,可能好话也能说成坏话”。可是,在说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侃侃而谈,眼神清澈,笑容纯粹,像带出一丝清流,能赶走暑气。
    李杨1978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前身)当演员;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1987年,因为追求女友和自己的电影梦想毅然退学,自费留学德国;2001年放弃了十几年在德国安稳舒适的生活和在主流媒体的体面工作,回国重新打拼,自费拍电影,是想发出不同的声音,引起人们的思考。
    他说,“要做就做到纯粹,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简历:李杨,1959年生,陕西西安人,电影导演,2003年完成电影处女作《盲井》,该片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影评人、最受观众欢迎等五项大奖等奖项。时隔4年,完成“盲”系列的第二部《盲山》,并首次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映。2014年编剧作品《智取威虎山》。“盲系列”的第三部《盲·道》今年有望在院线与观众见面。
    1《盲井》是你的第一部剧情片,讲述了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的故事,揭露社会黑暗面,直击人性,当时是怎样想到拍这样一部电影的?
    当时有两个条件,一是喜欢这个题材,《神木》这个小说打动了我。我个人对悲剧,对揭露人性的黑暗比较感兴趣。再一个就是那题材可以做低成本电影,人物不多,场景比较单一,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现实的问题。那部电影描写煤黑子的故事,又没有女主角,根本没人会投资,当时我就决定自己出钱拍,我觉得要拍就拍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2形成这种揭露的风格和你过往生活有关联吗?
    我是经过“文革”的一代,成长过程中看到了太多人性的黑暗面。我觉得不少人都有恶念,也有善念。你看德国人日常那么彬彬有礼,你能想象战争中变得那样残忍邪恶吗?日本人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用各种方法把人性的恶揭露出来,只有揭露出来才能战胜它。这种内心的恶,越是提它、批判它,才可以压制它,让人性的善的一面展现和爆发出来。
    《盲山》风格稍微有点变化,画面,包括色彩更像油画,整个长镜头还是进入底层;《盲·道》仍然把目光聚焦在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讲述了解救街头乞讨儿童的故事。
    3你在德国待过很久,读书并拥有不错的主流的媒体工作,为何选择回来拍片?
    因为文化吧,其实就是一个心愿。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感情。这也是锻炼我成就我的一个地方,爱之切才恨之深。我在德国学习生活十多年,那时的工作也挺好,在主流媒体德国电视台拍纪录片。为什么很多人都已经在国外那么多年还在谈中国,其实大家就是一个心愿,愿意回到这个土壤,尽自己的力量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好。其实灾难也是一种素材,揭露人性的丑陋也就是歌颂人性的善良。
    4“盲系列三部曲”这类片子不太容易找投资吧?
    找不到投资,就自己花钱拍。拍《盲井》时,我之前在德国挣的钱全投进去了,投了300万。当时就想自己拍电影。那时刚回国,也不知道在中国拍电影还那么复杂。在国外拍电影很简单,想拍那就去拍,拍完了以后有一个公共机构,给你定这个电影应该是多少岁的人能看的级别。当时拍《盲井》,因为没有拍摄许可证,拍完以后胶片在国内任何一家洗印厂都不会给冲洗,所以我的胶片要拿到澳大利亚冲洗。这大大地增加了成本。
    我十分幸运,《盲井》在国际上收获了很多奖。拿奖对我来说当然会有意义,是对我的一个肯定,但是我拍电影真的不是为了拿奖,电影是我跟社会、跟人沟通的一个方式。我的这几部电影可能比较自我一点,我的一些关于人、关于社会、关于世界的看法,全都融在片子里了,我就是通过这个来跟人沟通的。
    5将来会妥协吗?比如拍商业片挣点钱,然后再回来拍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当然也会做一些妥协,但我可能属于那种人,从小父母教育我,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就是一个事做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就像上大学一样,虽然我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不停地换学校,但是不管花多长时间我一定要把大学念完。在完成这个“盲系列”过程中我也有机会去拍一些别的东西,也许是阴错阳差,也可能因为我比较挑剔,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材。那么这种情况下,我就先把这个我能做的事情做好,自己想拍的片子哪怕借钱拍摄,我也会去拍。
    但是第三部《盲·道》的妥协比较大,确实因为拍摄成本越来越高。开始是我出钱,后来不够了,借钱压力比较大。我很幸运,遇到了华扬联众的老板苏同,他支持我,把影片收购了。你把影片卖给人家,你就要保证人家拿到公映许可证。这是个信誉问题。在这过程中必须要做一些妥协,但是妥协的结果是有很多东西失去了。今后我有可能会做一些跟我的前几部电影不一样的东西,比较大众化商业化的影片。
    6你会参加电影节、各种论坛各种秀去寻找资源么?
    不会,我尽量都在躲。现在的电影节跟庙会一样,任何一个公司一宣布都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的项目,吹牛嘛。一些中国公司拿钱在外国办个国际电影节,各种秀各种忽悠层出不穷。蹭国际电影节、蹭红毯,连网红都不甘寂寞地去借国际电影节炒作,全是自己花钱,这完全是文化的浮夸,我很不齿这个事情,现在的环境很浮躁。我这次去上海电影节就是参加一个活动、见见老朋友。没有去走红地毯。
    做电影一定要自我,哪怕我做商业片也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故事。喜剧闹剧我做不来,我本身就是很沉重的一个人,什么小清新的爱情肯定不适合我,即便拍爱情片我也会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命运感很强的。这和我从小受的教育和看的书有关,像俄罗斯文学、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对我的影响很大,再一个我从小经过的苦难会带给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7现在的电影市场泥沙俱下,资金和内容,两者出现矛盾,怎么办?
    现在中国电影质量急剧下滑,我也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拍一些有正确价值观的,有好的内容和品质的电影。用更多的想象力去讲故事。电影的核心就是故事,而不是场面和电脑特技。
    我一直觉得电影没有什么商业片、文艺片之分,只是有大众电影和小众电影之分,好电影烂电影之分。所有的电影都是有文化内涵的商品。像我的“盲系列三部曲”都是很小众的电影,我的每一部电影都赚钱了。能接受这种揭露黑暗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人,愿意看悲剧的人会来看我的电影。喜欢看爆米花电影的人也许不会喜欢我的电影,但是我仍然希望他们可以换一换口味,看一些直戳心灵的电影。
    8这些过于压抑的影片,拍摄制作周期相对会很长,生活中你会变得抑郁么?
    会有一点,但我会及时调整。其实我们拍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工作过程更像战地记者,我是通过记录影像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必须要保持冷静。
    我已经看到那么多黑暗了啊,生活中每一天都会很开心。有的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悲观主义者”啊,其实我不是。我看过太多黑暗绝望的东西了,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至少这些黑暗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我要居安思危,揭露那些社会的阴暗面,就是想办法让那些黑暗的事情少发生、不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避免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9有的影迷说你的电影“拍得太沉重”,“生活已经很累了,我想看一些轻松的电影”。有的更直接表示“只有拍现实中丑陋的才能在国际拿大奖”,对此你怎么看?
    我拍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喜欢轻松欢乐的,打开电视就有很多啊。现实中丑陋的东西很多啊,就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去拍,怎么没有人去拍去拿奖。并不是你拍了社会阴暗面外国的电影节就会给你奖。
    但整个社会是不是只能有一种声音?我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反映一些社会问题。我想,我的电影至少能留下一些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像和当下人们的困惑,让以后的人可以看到。这也是我开始拍电影的一个初衷。
    10你经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愤怒么?
    我在微博和微信上会转发一些帖子和文章,但是那些帖子和文章并不代表我的观点。我转发的目的是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一些问题和观点,可以引起一些思考。整个的社会经过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辩论,就会进步,道理越辩越明。
    我在法律框架内,关注一些热点、关注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去替他们多发一点声音。这是我愿意做的。
    11贫穷和财富,你怎么看?
    这是两种生活状态吧。我不反对财富和富裕生活。如果财富是凭空而来的,这就很危险。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吃饱穿暖就够了,我更多追求精神上的财富。
    贫穷并不可怕,可以通过劳动而改变。我反对的是不劳而获。现在的社会弥漫着一种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潮,这样的话,正常的价值观就没有了,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现在弥漫的是一种“我也是正常人,凭什么我比你穷,我没有私人飞机”这类的价值观,没有人愿意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除去阶层的固化,大家都希望不劳而获,这就是我们社会的问题。
    我少年丧父,高中8年以后才通过自学去高考。不是我当时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而是因为我是老大,要挣钱养家。等两个弟弟长大之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希望一部分人通过看我的电影,能引起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比如《盲山》的女大学生,正是因为她在高工资的诱惑之下放松了警惕,才被拐卖的。
    12你最喜欢的电影以及导演是谁?
    我很喜欢看电影,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平时在家看一些艺术片,去电影院看一些商业片。比如说前几天去看《异形》,这是我第一次看《异形》,我就想看看这个老导演在这样的电影里怎么处理人文关怀的问题。
    我喜欢的电影和导演有很多,像科恩兄弟、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罗曼·波兰斯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我会去研究去学习他们。
    13同期的导演会关注吗?
    当然,像张扬、管虎等人的新片我也去看了,会关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能沉静下来,坚持拍自己的东西。张扬的新片《冈仁波齐》很好,他找到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14你觉得自己具有匠人精神吗?
    我一部片子磨那么长时间,十几年才出三部电影,我“匠”得快糊了。好电影当然需要细细地磨。不然你弄几个鲜肉、拍个《小时代》什么的,像拍MTV似的电影,就可以赚钱了。忽悠呗。我就算有钱了,成为亿万富翁了又怎么样?仅此而已,留不下任何东西。电影本身的核心就是文化,做什么样的电影这个是我要选择的。做文化产品的,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把电影做成纯粹为了赚钱的东西,那我就不要做电影了。
    15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旅行、看书。看各种书,偏好历史的、文学的,也有杂文。现在电子书和纸质书有时会打架,纸质书我欠一堆的账,还没有看。我不喜欢被控制,会有意拒绝手机阅读。我家里没有电视。我的生活尽量避免不要被物化。
    16你怎么看粉丝文化?
    他们是物质享乐一代成长起来,习惯了享受,很多粉丝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有个八零后对我说,我们通过网络比你更了解西方。我在西方住了15年,难道不比你们了解西方?你们通过网络了解的西方是真实的吗?你有西方的男朋友吗?你在西方生活过吗?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西方世界和真实的中国社会,但是认为自己通过虚幻的网络了解的和构想的外部生活和世界是正确的,这其实是被洗脑。
    17你喜欢什么样的旅行方式?
    更喜欢奇川大山,什么水泥森林、假的仿古景点我都不感兴趣。我喜欢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像每个城市的博物馆,我都会去看看。尤其是当我压力大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不了想不通的时候,怎么办?特别是我自己投资拍电影时,自己是导演编剧制片人,所有的压力全在自己身上,有时候真的受不了了。我就出去走走,在山川、大海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个人的问题算什么?转几天之后就会释然。受苦、受委屈、受打击甚至遭遇了失败又能怎么样?太阳照常升起。人都是被自己打垮的。我希望过一种有意义的自由的生活,我为自己活着。我的人生我做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