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理想的女性有标准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青年报 刘净植张知依贺梦 参加讨论


    
    
    
    
    受访者
    陈彤,作家、编剧、媒体人,编剧代表作有电视剧《离婚律师》、《你是我爱人》、《一仆二主》等
    皮皮,作家,代表作《渴望激情》、《比如女人》等,最新作品是以原名冯丽发表的《如归》
    小庄,果壳联合创始人,作家、译者
    Alex,《微在不懂爱》主创,因为在节目里探讨关于身体、感情、男女平权的话题被熟知,很多女孩还喜欢她很酷的造型
    荻,一个把烘焙当正经事的全职妈妈
    刚刚过去的三八节,让有关女性问题的讨论,又达到一轮峰值。青阅读未能免俗,也趁势采访了五位成功女性,探究当下女性话题为什么热,以及站在女性的角度,如何看待当今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女性如何定位自身等问题。社会变化迅速,有关女性的话题讨论也随之变得多元,话题的热度往往指向问题的所在。单独讨论女性问题并不因为女性更为特殊,在一个只是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社会里,我们得明白,讨论女性问题,其实也是在讨论男性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会有特定的理想女性形象,您认为在当今社会,理想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彤:我喜欢电视剧《离婚律师》中姚晨所扮演的罗鹂律师。内心骄傲,特立独行。她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更不愿意向生活妥协,她甚至认为如果不是真爱,有什么必要非把自己嫁掉呢?又不是古代社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咱自己上班自己赚钱,为什么非得嫁个男人,然后加班要和他汇报?出差要跟他请假?还要和一大群自己原本不认识的人做亲戚节假日一起吃饭?她不屑于过平庸的市井生活,她希望自己超越平凡卓尔不群,追随梦想忠于自我。她喜欢挑战,敢爱敢恨,想要飞得更高,活得更灿烂,更勇敢,更自我。我喜欢这样的女性形象。
    皮皮:当今社会不缺现实女性,很缺理想女性。
    我比较喜欢的理想女性北欧有几个,比如说林格伦,她是护士,因为护理孩子,讲故事,成了世界闻名的作家,但她还是那个样子,那个不变的样子就是纯真,本真。再比如,北欧的女作家拉格洛夫,她写作,一辈子未婚,年轻或年老,她的脸几乎没有很大变化,所谓面由心生。张爱玲的目光也是这样的,自始至终是不妥协的,一辈子就活一个样子。
    而很多女作家似乎没这幸运,比如杜拉斯,她年轻和年老的照片,可以说是两个女人。
    总而言之,理想女性必须是不拧巴的。
    小庄: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不管就我的私人经验,还是和通过阅读及影视资料得来的历史印象作比较,当前这个时代的分裂程度都称得上是非常高的,在北京地铁上我见过旁若无人十指相扣一路热烈亲吻的les恋人,也听到过年轻女孩沾沾自喜地和女伴讲自己怎么通过减肥来赢回男友准备结婚了,所以就这个问题来说,“当今社会的理想女性形象”我认为可能是没有的,因为价值取向的差异太大了,如此多元化意味着很难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去适用于大多数人。
    Alex:在事业上特别杰出的女性。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衡量一个女性,家庭、爱情这些维度都是次要的,我会很尊重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如果举例的话,我觉得米歇尔·奥巴马很酷,大家总觉得总统夫人做一个漂漂亮亮的女人就好了,但米歇尔·奥巴马用她的影响力在公开讲话中提倡性别平等、提倡女权,启发女人们可以成就怎样的人生。而且如果你看她在娱乐节目里的表现,就会发现她还特别有幽默感。我觉得诙谐不应该是一种被男性独占的魅力。
    荻:我喜欢的女性形象,第一反应是杨绛和徐静蕾。她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怎么做。有底蕴,有底气,有生活。
    您注意到当下很多具有影响的晚会、影视剧、广告、媒体、书籍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描绘各有千秋吗?有赞赏女性独立自信的,有颂扬女性贤惠隐忍的,有倡导女性顶半边天的,也有认为女性就应该被呵护照顾的,还有觉得剩女很可怕……就您所看到的,您觉得哪些描述是您比较接受的?哪些是您觉得不能接受的?
    陈彤:都注意到了。以前年轻的时候会非常反感那种“献给妈妈的爱”型的广告或者女性形象,女性被描绘成烛光中的妈妈,为儿女奉献一辈子,像流干眼泪的蜡烛,不求任何回报,让人觉得当妈妈非常可怕,就是变老变丑变得毫无自己的人生和乐趣,年纪大了,只求儿女良心发现,或者赚了钱能给妈妈买个不伤手的洗衣液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过现在,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反感了。从大了说,世界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往小了说,人生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有的人喜欢做烛光中的妈妈,觉得那个好幸福,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吧。抱着这种态度,我对大部分的人和事的接受度就高了,但还是保留着一些特别不能接受的,比如,明明是没有教养不顾别人感受随意伤害别人,但是给洗白成直率、不装,不装和没有教养缺乏同情心是两回事吧?
    皮皮:当下,无论影视还是广告中的妇女形象,我都不敢看,吓人。要么假脸谱,要么特咋呼,没底线,还解释为啥没底线,诸如此类。其实,现实中的女性大都是可亲可爱,生动活泼各有千秋,好像都没被塑造进去。
    书里的女性,我最近总看旧书,没啥当代性。总之,书里的女人比电视报纸上的好,更是女的。
    小庄:我觉得这些话题其实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语境里面呢,都有它具备某种可理解性的理由,但咱们现在讨论的是,它们出现在了舆论宣传性质的晚会,或者公众影响力颇大的影视剧当中,那么我更侧重于考虑:一个平衡的话语体系是否在此建立起来了?每个人是否明白Ta基于什么立场去讨论它或者不讨论它?
    我判断这类话题到底有无必要被讨论的依据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后再来看它,会有多大的不同?这个未来判定甚至不需要等待一切真的发生,我们可以想象它。
    其实必须说自己还是有点悲观的,它们不见得朝着前进的方向去,剩女也许会更大程度地被理解,然而女性整体的附属地位、生育压力和自我意识还是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大的改观。
    Alex:其实中国日常的语境里也有很多不经意对女生的歧视,比如“三个女人一台戏”,大多数时候说的不是什么好戏。而是对争来争去的女生的一种刻画。她们争的是什么呢?大多数时候是争男人。
    还有很多电视剧,芈月甄嬛,这些开了外挂的玛丽苏角色最后得到王权一统天下之后,觉得自己最大的卑微还是得不到心爱的男人。会有一种潜台词,“我有了全世界又怎样呢还不如有个男人。”好像女人就应该是一种附属品。
    现在主流媒体对好女人的描绘还是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为什么不是让女人做好自己?
    前一阵子高洁丝在微博投放的卫生巾广告讲得很好,这款卫生巾保证各种各样职业的女性,在月经的时候也能够自由、畅快。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
    荻:如果爱护女性就是买好油烟机和洗衣液,觉得可以接受,但是有点可笑。这确实是爱护女性的一种方式,但把女性的价值太局限了。不过话说回来,也没有什么作品是能够体现生活全部的,所以截生活的一角来表达某种观点本身也不是错。至于拐卖妇女情有可原和总谈剩女这件事就实在接受不了了。拐卖本身就是犯罪啊,不管拐卖的是谁,剩女就完全没法聊了,只想说四个字,关你屁事。
    近年来网络上有关女性权益、两性关系的话题屡屡会成为焦点,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您会关注哪一类话题?
    陈彤:我个人认为是两个原因,第一,跟女性自身有关,应该是拥有话语权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不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第二,跟男性有关,女性审美一直以来都跟男性有关,长期以来总有一部分男性非常厌恶所谓的拜金女,当然这一部分男性被拜金女以及拜金女的金主(有钱男人)嘲笑为他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以从深层角度上说,男性和同性竞争的时候,非常希望以有利于自己的标准来作为女性审美的标准。一般来说,无外两种男人,一种男人推崇女性独立,不要成为他们的累赘,最好还能给他们加分,对他们有帮助;另一种男性推崇宠物型女性,满足他们的直男心理,让他们在和其他男人并肩的时候,好像更加优越,因为他们养得起很贵的女人,但普通男人是养不起的。当然如果细分,还可以有这两种混合的混合型,根据混合比例不同,还有很多小的差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帖子是,有一个中国的富家女在英国被渣男殴打致死,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这么有钱,这么年轻(24岁),受了这么好的教育(掌握六国语言),为什么会在酒吧里遇到一个渣男,然后就迷恋到被他殴打多次,直到失去生命?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会暴露我的年轻哈——我觉得她就是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玛格丽特·杜拉斯好像说过一句话,爱情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他们喜欢有难度的爱情,喜欢那种你越对我不好,越让我哭,越让我痛不欲生,我越愿意不放手,觉得这才叫爱。如果痛了就放手了,那说明我不够爱你呀。而且小说、文艺作品中,长期以来也在有意无意地宣扬这种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可能因为我一直写的是现实题材,而且我的本职工作会让我接触大量深陷情感困惑的年轻人,不是说他们不应该执著于爱情,而是说,他们所经历的根本是他们所想象的爱情,是他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连爱情的边儿都不沾。我最不愿意读到的新闻就是为情所死,自杀或杀他,这样的帖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在网上看到,非常痛苦。爱情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任何人结束自己生命以及结束他人生命的理由,如果是,那根本就不是爱情。
    皮皮:女权,女性权益等等,有时候我挺糊涂,再加上两性关系中,女人要求更多关爱的呼声也很高……听久了,好像女权运动就是到处找便宜,要平等,要关爱,要照顾……其实,我觉得两性关系中,一谈平等,再谈“要”,基本就接近尾声了。两性关系应该是体贴,是量力尽力“给”……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两个女孩儿说话,挺受触动。其中一个向另一个转述她和男朋友的对话。
    你就应该对我好。
    为啥啊?
    因为我是女的!
    小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环境让一些女性获得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而她们当中,有坚定代表自身权益的,也有代表主流男权价值的,正是不同价值之间的争吵碰撞,才容易引起大众层面的关注。上述提到的话题我都有关注,印象深的有关于女性冻卵、SK-II剩女广告和口交要不要吞精这几个,我个人的态度如下:女性应该有冻卵的权利;SK-II该多讨好我们这些更愿意花钱取悦自己的剩女客户;谁爱吞谁吞,反正我不吞。
    Alex:我自己在做视频节目《微在不懂爱》的时候,会讨论很多话题,也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意见,包括身体的,情感的,和性的。我们经常会讨论到处女情结、约炮文化这样的话题,我们讨论过很多次,现在很多回复的观众已经不会抱持着“如果一个女生在结婚时不是处女就是荡妇”这样的观点,但有时候我和我的同事讨论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一个女生在和他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是处女,他会珍惜她,好好对她。提出另外一种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希望能越来越多地在节目里和大家探讨,包括告诉大家,自己的身体并不是用来交换的,性是每个女生身体的自由。
    荻:最近几年确实觉得身边人,尤其是女性,更关注女性权益了。这类话题看过一些,印象最深的是,“穿得性感的女性被性骚扰活该”,简直不可思议。正常人类穿得得体和不违反公序良俗是应该的,但是不管男性女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打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喜欢性感就性感,喜欢清纯就清纯,每个人对自己外表有绝对的选择权。性骚扰本身是犯罪。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职场上,对女性被性骚扰的界定以及解决方式都太模糊了,希望能被重视起来,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我看来,很多女性权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人权问题,任何人,不管是女性群体,还是更不大众化的群体或者个体,都应该得到同等的保护和对待。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重新选择性别的机会,你的选择是?为什么?
    陈彤:我愿意接受上天给我的安排。如果我能选择,我愿意是美人儿。如果是男人,就玉树临风,如果是女人,就倾国倾城。
    皮皮:我很高兴,上天永远不会给我一个选择性别的机会。因为自己是男是女,这是上天的职权范畴,我就不跟着掺和了。选择其实是一种痛苦。
    小庄:如果是replay,可能会试试男性,仅仅出于好奇;如果是reset,觉得就没必要选了,我可能只会努力做个更有趣也更好学的女性。
    Alex:当然还是想要做女性。如果还是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之下,女生还是处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表面看起来女性没有被要求必须做到什么,但女生反而会对身心的完整有更高的自我要求。我刚才在想我为什么不想做男生,可能女人的身体还是比男人好看吧。
    荻:会选男性啊,因为好奇嘛。都体验一下。
    你觉得什么样的自己最美?
    陈彤:成就自己的时候。
    皮皮:我觉得,真实的自己是最美的。
    小庄:觉得自己最美的样子,应该出现在妆容精致、衣冠楚楚和一群人侃侃而谈相对论是怎么被验证的时候。
    Alex:什么时候都美。我的打扮可能和传统的对于女性的想象不太一样,如果别人觉得我美,我觉得Ta是很有品位的,如果有人觉得我难看,我不会质疑自己,只会觉得那个人没眼光。
    荻:我觉得自己在松弛的时候最美。
    能推荐一本您觉得描写女性最为精彩或说准确的书吗?
    陈彤:《包法利夫人》以及张爱玲和亦舒。如果只能选择一本,就第一本吧。
    皮皮:《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熏子。那是女人应该是的样子,清纯,真诚,温暖。这样伟大的女性力量,像涌泉,像滴水,一点儿不比波伏娃的第二性,阿伦特的哲学,萨福的诗歌……弱暗,滴水石穿,时间可以证明。
    小庄:《卡珊德拉》,德国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小说,这是一部重写希腊神话的后现代杰作,在特洛伊战争中,女预言家卡珊德拉说出了木马的阴谋,然而无人信她,最后整座城市被屠城。沃尔夫启用此典的用意在于讽喻当时的东西对抗及男(强)权主义的愚蠢。
    我觉得这个故事当中的力量是非常震撼的,因为女性的声音一直被忽视,所以,古往今来,悲剧不断。
    Alex:我最近在看Roxane Gay 写的 Bad Feminists,这是一个黑人女作家写的,她在反思处在白人领导之下的女权运动和自己能在这样的处境中的做法。她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女权主义者”,因为自己也喜欢粉红色、穿高跟鞋,因为如果是一个“根红苗正”的女权主义者,会觉得穿粉红色高跟鞋的女生不是真的女权主义者,但这其实也是刻板印象,对不对。
    荻:成人世界里的书,真的没有最佳女主角。最喜欢的女性形象是《peppa pig》里的猪妈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