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中国诗词大会》:从春天开始,让生活多一分诗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工人日报 欧阳 参加讨论


    大年刚过,《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即登陆央视频道:想来这是一档受欢迎的节目。
    客观说,我并不认为诗词背诵会有多大的意义,毕竟理解、琢磨、推敲诗文和背诵是两回事,就算是“诗词大会”相配以高人解读,恐怕也难免有流俗通议之嫌,未必对人们心目中雅致高尚的“文化”有多大助益,反倒是因为大众的追随,实利层面会有相当的斩获,因之“弘扬”传统文化的名号或有题外之意也未可知。
    不过,相较于众多无脑娱乐的所谓“综艺”节目,比如虚实难辨的电视姻缘,以及和音乐无关的嗓门大赛,作为层面广众的传播媒体,节目蕴含经典词章无疑值得推崇:乐观地看,无论观众热衷的是竞赛样态,还是华丽辞藻的音韵,事实上都会起到承继、发扬优秀文化精髓的正面效果。
    撇开个体偏向一端的倾向,就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学、文化载体而言,比起文人案头的“梦”,比起市井茶肆经年流行而身披名著,甚或“经典”名号的几部章回故事来,诗词歌赋才是名副其实的华彩乐章。而诗词歌赋的熟读、背诵,即使是电视画影中的“片章”呈现,其本身也有着重温、感受经典诗词之美的实质意涵,是否会教育人民先不论,引领一种健康、优雅的时尚应该还是有的,正所谓熟读唐诗几百首,不会写诗,但顺口带出灵动、曼妙的诗句来显然是可以有的。考虑到那些网络起哄一时然后又销声匿迹的热词,诸如“蓝瘦香菇”之类,品质趣味何者优雅有趣,何者粗糙滑稽?自然是一目了然。
    而说到商业色彩,在如今的情势下,目测是暂时难以摆脱的。然而,不管怎么说,有文化意味的“商业”总比赤裸裸的钱眼好不是吗?再者,作为大众平台,针对旧人前行、新人代序长成的现实世界,用一种更受欢迎的方式,重复也好,强调也罢,甚至是对新生后辈的灌输,达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总是有益的。
    诚然,昔日繁盛的诗歌,不说旧式文辞,即使是新诗,也确实正渐行渐远。然而,再现昔日的华章并不是诗文本身的建构选择,而是一种文化意涵的重张。
    不错,现在人们很少书写旧体诗了,或许是面对难以超越的巅峰,放弃了努力尝试,但经典不会消失,我们仍旧会在内心里热衷于去重复她。这让人想到现在的流行音乐,相信那些追逐的孩子们会长大,一当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抬升到新的平台,就会回到长盛不衰的经典道路上——像古典的协奏和交响,以及那些历经风雨洗刷、时光雕刻,演绎着生活世俗情绪的歌谣……心灵深处的文化情怀还是会将我们指向原来的老路上。
    不唠叨“题外”话了。在我们用奢华的美食、服饰等感性概念讲述美好生活的日子里,相信精神层面的愉悦必然还是要复归的,“诗词大会”良好的影响难道不就是这个背景下的回应吗?就像春节,在吃好穿新若干年之后,诗意生活的叠加不是更好的景色吗?
    据讲述西方经典的哈罗德·布鲁姆说,就文学类型有专门研究的阿·弗勒(Alasdair Fowler)称:“活跃的文学体裁总是少数,并遭受各种程度的增删……我们最好将体裁的变动仅仅视为一种审美的选择。”其中所指,更深层的意味,正是超越具体情境的一般审美视野,是就美好生活而言同样重要的另一面:我们的精神家园。
    显然,我们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种形式,除了“诗词大会”,除了大众(小众)媒体,我们还可以有广泛的策略为春节添加文化色彩,而文化的情愫也不会停止在春天,她会绵延在连续的、未来的时空里。
    那么,从春天开始,给自己的生活,给将来的生活多一分诗意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