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 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 由恒源祥戏剧出品、徐俊导演的原创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话剧《大商海》和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近日进京演出,大受好评。这三部曲都是立足上海,宏大叙事,接连不断地为我们还原再现了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大上海,它的恢弘历史,它的海纳百川、大气雍和,它的繁华喧腾、生生不息…… 精致优雅 风姿翩然 徐俊曾成功导演了一台《上海,爱浓》沪语童谣合唱音乐会,一票难求,之后就别开生面,推出沪语话剧新品种,上演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永远的尹雪艳》。这原是一篇很素淡的短篇小说,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上海已是一个戏曲之都,又是一个中西融合的歌舞之城。将之搬上话剧舞台十分不易,导演的魄力和功底,编剧精到的再创作,就凸显珍贵。它的成功,在于忠实原著,并从优雅、精致中发掘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真实底蕴。改编成功不仅是在西装、旗袍、金丝边眼睛、玻璃丝袜的种种细节的真实,百乐门的金碧辉煌,搓麻将中嫁接的优美舞蹈艺术,都艺术地展现了上海的时代和城市特征。更下了大功夫的,是在语言上体现出话剧的固有特征。导演选准了各位演员,尤其是大胆选准了并非名角的黄丽娅担任主角,不但在体态风度、服装台风上塑造了很逼真的尹雪艳,而那一口自然的上海话,听来十分纯熟软糯,这样的作品是经得起两遍三遍去细细品味的。 徐俊是用上海话精心直接写出剧本的,直接写和从别的语言译过来是大不一样的。用沪语来写作,当然会自然展现上海文化的风味。语言要翻译就是思维换了一种,就会成了洋泾浜,这是许多人喜欢看有字幕参考的原版片而不要看翻译片的根本原因,如同古诗译成现代诗韵味全失一样,方言的奥妙,是“语言统一派”绝对不能体味出来的。何况上海的语言多元、文化多元、艺术多元历来就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主要特色,多元文化自有其创作和欣赏的根基。多元才能借鉴和创新发展,上海以前轻工业产品的丰富性和前卫性也是一个明证。 《永远的尹雪艳》的背景音乐,也非常得体地散发出了上海20世纪40年代的风韵,尤其是优秀歌手白光的《莫忘今宵》《魂萦旧梦》等几支“时代曲”唱片融入了繁星点点的夜上海的天际,表现出骨子里的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精神风味。白先勇小说的第一句话说:“尹雪艳总也不老。”我们可以说,上海文化总也不老。 为商为人的刚毅气派 上海人讲究“派头”,“派头”一词在上海借自英语“pattern”而又有引申。上海人见过大场面,派头大是上海人制造产品、待人处事有格调,品格、风范高雅有魅力的行为宗旨。开埠后的上海,并非像有的电视剧里所表现的那样黑帮横行勾心斗角乌烟瘴气,而是一个实业家、金融家、出版家、文艺家等艰辛建业、开拓创新、竞智献勇的大舞台。话剧《大商海》通过一个现实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以“源鸿昌公记号绒线店”创办人申霁航为代表的海派商人,在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变幻的艰难时局里,顽强创业、勇闯难关的刚毅形象,展现了沪商的为商之道、为人之道的真实面貌和恢弘气派。 苏州洞庭东山14岁的申霁航乘着乌篷小船,带着母亲给他的9块银元,来到充满机缘的上海闯荡,后与吴慕用、席耀宗两人结为三兄弟。1937年,日寇打进上海。对抗日寇这场戏是全剧的高潮,爱国、正义和卑鄙、邪恶有了考验的试金石。先是三兄弟之一席耀宗认为天赐良机,趁越来越多的人逃进租界绒线抢手之际,代表八大商号想联络申霁航一起涨价发国难财,当即受到严词拒绝;相反,在涨价潮中,申霁航用高价买来原料,将自己制成的绒线赔了钱以原价卖给受难中的百姓,表现出高度的诚信品格。有了爱国爱民基底,才会有真正的诚信的经商风骨。接着日本人要他出任全国商业毛统会会长,但申霁航大义凛然断然回绝这个伪职,他的爱徒翁承志为保护他献出了生命。 如何表现一个繁华的大上海?编者精心调动了江南文明、海派文化的种种元素,构建了宽宏而精致的叙事风格和清馨环境。江南的琵琶声,评弹弹唱《赵子龙》,上海的交响乐,市井叫卖,蹦蹦跳跳穿着民俗风采小服装的儿童用上海童谣来表现抗战胜利的欢乐气氛,以虚拟搓麻将抓打牌的程式表现惊心动魄的人物内心活动,说书人既任旁白有时又进入剧中表演……这些海派色彩,传递给观众更多的文化韵味,增强了话剧的文化含量。 尊重历史 国际视野 由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荣广润和徐俊策划创作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更是把大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大气谦和的风骨气质充分展现到观众的面前。 “上海上海上海,那个神秘的东方,那唯一能去的地方,那个陌生的方向,唯一的避难所,我们的命运就连接在——上海!”全剧就在海涛汹涌、电闪雷鸣和这首痛苦忧伤而优美激荡的合唱声、奋力挣扎的舞蹈动作中开场。《犹太人在上海》是一部里里外外都是爱的音乐剧,它用真实的故事和语言歌颂了人类史上最危难时候人民展现出来最神圣的民族大爱。上海这座城市,曾庇护了两万余名的犹太难民,这段历史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经过反复打磨,向世界讲述了中以友谊和中国人民的大气,此剧将中国人民的真善美和大爱无边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部中外合作音乐剧,许多情节,都来自中国创作团队穿行于上海和以色列两地考察的收获。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生前曾担任艺术顾问,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柏安伦夫人忆莲娜担任文化顾问,由中国、以色列艺术家合演,曾获金像奖和金马奖的作曲家金培达创作了融合东西方元素的音乐,全剧由中英文双语演唱,成功地展现了上海近年演剧史上少见的中西融合多元风貌。 在“太阳旗下无阳光”的上海最黑暗年代,剧中犹太人艾扎克说:“是的,一扇扇门都对犹太人关闭了,只有中国上海向我们敞开大门。”上海的微光照亮了世界,上海人民和犹太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肩并肩与法西斯展开了殊死抗争。犹太青年弗兰克与上海姑娘林亦兰也由此相遇,开启并演绎了一段战火纷飞下的生死爱情。亦兰用难以割舍的传家宝钻石戒指去替重病的弗兰克换来了比黄金还贵的盘尼西林,弗兰克将父母留给他的遗物怀表赠给了林亦兰。后来在与日本人的生死搏斗中,林亦兰不幸中弹,但是,他们的爱“永不破碎”! 这是一部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爱情与死亡的史诗式的音乐剧。在一个音乐剧的空间,能够把引人入胜的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到位,点点滴滴的温馨细节十分动人,这便是艺术家创作的空前成功了。与《辛德勒名单》一样,我们在《犹太人在上海》里看到了在彼此处于患难之中的人民,坚强的、真诚的、跨越国界的人与人之间的相濡以沫的无边大爱。 纵观徐俊近年来导演连续出彩的三部原创新剧,在上海戏剧舞台上,这些成果继承了上海话剧、音乐剧的正宗传统,弘扬了多元博采、追求卓越的海派文化的风格特色,表现了上海这个城市永远精致优雅、大气雍和的城市精神。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