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鉴”:翻过来看的文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祁炎 参加讨论


    
    唐代海兽葡萄镜
    镜子是日常生活用品,古代就有花木兰“对镜贴花黄”之说。人们常常对着镜子整理妆容,所不同的是现代用玻璃镜,而古代用的是铜镜。
    上古的镜叫“鉴” ,就是大盆的意思。古人在生活中发现,清澈平静的水面可以照见自己的容颜,于是就把盛水的器具当作镜子。到商代初年开始铸造铜鉴,“鉴”字也就有了金字偏旁。战国以后开始大量铸造的铜镜,在很多方面优于鉴,制作也更加精良。隋唐时期,在铜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铜镜更加银亮;在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们生活以及追求理想、幸福、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明末人们开始用玻璃制作镜子。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大兴于民间,铜镜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伴随着5000年的中华文明,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内展示的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呈圆形,直径13.5厘米。镜背面中央有一钮;边缘及中部各有凸棱一圈,将图案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数只海兽环状排列,兽体丰腴健硕,姿态各异,相互追逐嬉戏,海兽之间是枝繁叶茂的葡萄叶子和果实。外区为24字铭文,大意为国家繁荣昌盛,最外圈是装饰精美的花纹。此镜图案奇特逼真,造型生动、古朴典雅,制作精良。
    “海兽葡萄镜”又被称为“海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流行于唐高宗时期,以武则天时期最为兴盛。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侧重于自由写实。图纹从汉代铜镜的繁杂、拘谨、呆板,变得简练、流畅和清新制作工艺也极为精细,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与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飞禽走兽、植物花卉纹饰是这个时期铜镜装饰的主要题材。
    为什么要把海兽与葡萄组合在一起作为装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古代的波斯或希腊罗马。葡萄,又叫蒲桃,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后,开始广泛种植,到唐代时,葡萄的种植已非常流行,葡萄纹也频繁用于丝绸装饰。瑞兽纹在铜镜装饰上流行已久,在六朝、隋、唐初的铜镜上极为盛行。由于唐代对外交流广泛,受中西文化的影响,艺术家、工匠们极易在制镜时把中西艺术巧妙结合,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纹样。这两种纹样在大唐宽松多元的文化氛围下交融为一体,成为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由瑞兽纹向花鸟植物纹转变的特殊产物,在铜镜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象征着富贵常青,多为吉祥的寓意。因此,海兽葡萄镜常被作为礼品赠送,再加上铜镜不仅可以做个架子放在桌子上,还可以在钮内系绳挂在墙壁上,使用方便,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难怪葡萄纹镜在唐代的铜镜中无论质量与数量都居首位。
    虽然海兽葡萄镜在唐代数量较多,使用广泛,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当时,有一定地位的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人家才能使用。现在,人们虽然不用水盆做“鉴”来照面,但是“鉴”又有了更加深广的文化含义,被引申为检验或对照自己的行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
    如今,铜镜虽然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但一面面锈迹斑斑的古铜镜,印刻着岁月的痕迹。尽管镜面昔日的光泽已失去,无法映照出面庞,然而铜镜背面个性的纹饰、铭文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见证历史。难怪当今的人们仍然对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极具艺术价值的铜镜怀有浓厚兴趣,并亲切地称之为翻过来看的文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