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发现:战国时通州便是宜人宜居之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麦朵 参加讨论


    
    此次考古勘探中出土的M70东汉多室墓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区域面积达906平方公里。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称“副中心” )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具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代表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为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针对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和首都非核心区功能疏解的要求,不断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物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一系列考古新发现,工作效果显著。
    11月24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及相关单位代表向媒体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以来文物保护与考古发现工作的总体情况。
    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据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质的单位,总计2000余人参加了勘探任务,共同完成了101 . 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万余件(套) 。同时,勘探队对60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墓葬、窑址、地层剖面遗迹进行了整体迁移保护。
    2016年7月至9月,考古团队进一步对发掘的汉代城址——路县故城进行了总范围约50多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试掘探沟11条,并选择重点部位抽样进行考古勘探。经过初步考古勘查,结合古城址的具体情况可将古城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护城河和城外遗存四部分。其中,城墙基址保存较好,北墙基址长约606米,东墙基址长约589米,南墙基址长约575米,西墙基址长约555米,四面城墙基址基本可以闭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内发现了一条南北向的明清时期的路面遗存和一条南北向的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南城墙墙基外侧发现有护城河道遗存,河道走向与城墙基址走向基本平行。
    据于平介绍,此次考古发现为北京东部地区汉代以来的社会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丧葬习俗等提供了证据。大量战国至汉代墓葬形制多样,为研究北京战国晚期到汉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考古资料表明,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别是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是宜人宜居之地。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它在北京作为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经济、军事意义。
    考古资料还表明,北京副中心的考古发现与天津、河北等地的同类遗存极为相似。京东、津西、冀中地区,自古以来文化面貌上呈现一体性。这里是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区域,由此孕育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文化。
    据悉,在今后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中,北京市政府将推进京东大运河、北京市文物收藏修复展示中心文化项目,打造“三庙一塔”为中心的“通州味”传统文化圈,打造通州、张家湾、漷县古城及汉城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副中心现代化博物馆和一批历史文化展览参观场所,将历史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中,实现历史与现实、考古与工程的和谐与共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