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盘点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珍品近日法国宣布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将无限期关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济南日报 张晓涵 参加讨论


    
    汝窑天青釉碗
    
    天龙山21窟
    
    历代帝王图
    
    双羊尊
    
    捣练图
    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失窃,15件文物失窃,其中包括圆明园文物。近日,法国宣布,将无限期关闭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否再次向公众开放还不得而知。该消息一经传开,引起了海内外的议论。有人认为,之前的很长时间,法国人以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收藏掠夺来的圆明园文物为荣,但是近年来,这种荣耀感也在逐渐消退,法国公众也开始反思侵略掠夺他国文物的历史。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关闭,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反思的结果。而对于国人来说,在海外看到流失文物,惊喜于先人智慧和技术的同时,估计也会对这些文物的流失感到痛心疾首。
    1840年之后,中国文物经过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四个阶段,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记者在这里盘点了一下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珍品,让我们再次回顾先辈们的艺术成就和智慧吧。
    当然,这里盘点的文物只是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冰山一角,还有无数的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对文物返还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很难在各国之间达成共识。不过,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流失文物回到祖国。
    瓷器汝窑天青釉碗
    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
    整个碗高7.1厘米,碗口直径16.9厘米,圈足直径7.5厘米,重350克。撇口,外镶铜边。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有细小开片。外底有5个细小芝麻状支钉痕,内底刻有楷书乾隆御题诗:“均窑都出脩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碗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后署“乾隆丙午御题”,并钤“比德”“朗润”二印。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这件外,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收藏一件。
    大维德花瓶
    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
    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51年烧造。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大维德花瓶最重要之处在于颈部的楷书题记,合计五行63字,内文及位置完全相同,原文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 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舍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意思是,元代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农历四月的一个黄道吉日,一位来自信州路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樽香炉供奉给星源的一间祖师道观,以祈求合家平安。由于手工烧造条件形成的差异,其中一支较为清晰。
    曜变天目茶碗
    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曜变天目茶碗乃南宋的传世孤品,后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更是觉得神妙莫测,于是他们便用“碗中宇宙”一词来对该碗进行赞美性的描绘。的确,此碗因自然窑变而产生的纹样就好像让人在深夜的大海边望见了璀璨万端的星空,而那星空中则深藏了万千奥秘,宛若不可知的浩淼宇宙一般。之所以说此碗是举世无双的珍品,是因为将曜变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个个耀斑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来,而且颜色变幻,高深莫测。虽然这茶碗直径也就12厘米,却能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宇宙星空之联想。
    书 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现藏: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唐代摹本。
    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但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保管不善,将其拦腰截为两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为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是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13位帝王的画像,其中前6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7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唐张萱《捣练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
    石刻壁画造像
    昭陵六骏
    现藏: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即选定距京城长安以北百余里的九叟山北麓为墓地,是为中国陵墓“因山建陵”之始。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下葬,昭陵营造共历时13年。为了向后人夸耀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特在陵的最前面东西石室的祭坛两庑置放征战立国的六匹战马浮雕,相传为当时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李世民亲手题赞,令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铭刻于石座。昭陵六骏由六块高约17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涎觊觎。民国3年(1914年)至4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娲、飒露紫盗走。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唐代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
    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是典型的天龙山唐代造像的样式;高宝髻,头上饰摩尼珠,面相浑圆丰满,头部微倾,眉线细长,两眼下视,菩萨双目含笑,嘴唇微启,神情安详,显得非常敦厚和蔼。秀挺的鼻梁,与大、圆、满的脸盘形成对照。菩萨头束着唐代妇女常见的高发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樱桃小嘴及圆嘟嘟的脸庞,是盛唐以胖为美的经典造型。整尊头像精美细腻,肤色光洁柔美,神态安详逼真,是中国石雕造像中的极品之作。
    唐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尊天龙山唐代菩萨头像可以说代表了唐代造像的最高水平,曾经在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时轰动一时。
    敦煌壁画
    现藏: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
    杂项永乐大典
    现藏: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
    图书馆、英国图书馆、英国牛
    津大学图书馆等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300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商代青铜双羊尊
    现藏:大英博物馆
    双羊尊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
    商代猛虎食人卣
    现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
    猛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