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思——元山里子《三代东瀛物语》书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陈峰 参加讨论


    
    元山里子近照
    
    图书内容:
    一个家族的百年史,见证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历史。横跨风雨飘摇的大半个世纪,历经中日两国几个最重要的时期,一个家族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命运起起伏伏……
    从偏僻的农村到县城;从私塾、新学堂到名牌大学;从中国到日本,又回到中国。每一代人走着不同的道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作者认为,父亲李文清教授是幸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美德的受益人和践行者。李文清教授也是智者,在风云莫测的时代浪潮中坚守书桌,专心学问,终成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以大智慧保护家庭,与日本妻子相濡以沫,孝悌怜子。
    作者真挚平和的文字,抒写着家族的命运。面对时代苦难,没有埋怨,字里行间洋溢着亲情的温暖。她说:“历史给我们每个人铺的路,都是那个历史的必经之路,我们走过来,心存感激。”
    作者简介:
    元山里子,日本女作家,自由撰稿人。曾出版日文处女作《XO酱男与杏仁豆腐女》。在海外中文网家史征文活动中,以《三代东瀛物语》获得一等奖。
    名家评语:
    《三代东瀛物语》,百年人世悲欢。平凡生活里的传奇,艰难困苦中的超越。在元山里子女士笔下,一切国史都是人的历史。
    ——熊培云
    百年家史,从平凡细微中见波澜壮阔的世纪风云。亲人的爱、智慧、隐忍,让家这条风雨飘摇中的船一次次抵达彼岸。作者元山里子面对时代苦难不抱怨,而是视为必经之路,足见其格局与襟怀。
    ——熊育群
    《三代东瀛物语》,是三代人的家史,也是中日两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
    ——唐辛子
    《三代东瀛物语》不仅是作者献给亲爱的父亲的一份礼物,更是走出国门的鼓浪屿女儿,献给故乡的礼物。在这部书中,作者以纯真朴实的语言,娓娓地讲述了鼓浪屿岛上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穿越百年、跨越中日的四代家史,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海外儿女一片浓浓的家国情思。这是我读了这部书的第一感受。
    对每一位旅居海外的华夏儿女来说,家、故乡与祖国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情思。作者的这种家国情思,贯穿于这部寻根之旅的作品中,从她的父亲身上折射出来,从她的青少年时代回忆中流露出来。
    在作者心目中,父亲是位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他深爱他的家人,他更眷念生养自己的故土,并且亲身践行了“忠、孝、悌、忍、信”的传统美德。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作者的父亲李文清先生负笈东瀛,在大阪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学习。从研究生院毕业后,李文清先生在东京结了婚,并谋得了一份薪酬优厚的职业,小家庭十分幸福美满。自十四岁走出土地贫瘠的茨榆坨村开始,李文清先生从昌黎汇文中学的敲钟童,到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可谓历尽艰辛,成之不易。在苦尽甘来之时,他却选择了回归那刚走出战乱的故国。是什么动因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正是这种家国情思。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四节,我们可以看到,是那封河北老家的来信促动,更是北京政务院邀请函的吸引,使他说服了自己的爱妻,义无反顾地返回祖国。
    作者借助伊藤医生的一段话:“回国是好事啊”,“肯定能好好干一番事业”,“令尊令堂得知你学成归来……一定喜出望外”。点睛般地道出了这个决定的意义——家国的召唤。最终的结果也确是如此,李文清先生回国后,不仅对父亲、义父和弟弟等亲人照顾有加,而且为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里,作者只是平实地叙述了当时父亲的一言一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父亲这种家国情怀的深深敬意。
    再来看看作者的青少年时代回忆。第四章第二节那一句“‘鼓浪屿’这三个字,对我来说,简直是一首永恒的歌。”道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
    鼓浪屿是一个魅力之岛,一块神奇的土地。但对作者来说,它的魅力,不仅在那座充满“世外桃源般的梦幻色彩”的黄家花园里,也不仅在那片“大自然赋于鼓浪屿得天独厚、变幻无穷的容颜”的沙滩上,这座小岛最令作者心驰神往的是她那温馨的家。父亲种植的万年青、母亲珍藏的聚宝箱,还有随同哥哥到省休所海滩的“探险”的一件件往事,都给她留下甜美的回忆。作为与作者同时代的鼓浪屿人,我们都有着这种曾似相识的经历。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平凡细微的描述,把鼓浪屿人那种祥和、恬静、老少和睦的家庭生活和敬业、自律、安分守己的处世品质呈现给读者。这也是鼓浪屿的一种人文魅力,即人们常说的“鼓浪屿气质”。这种气质的形成,不仅来自岛上学校培育学生独立人格与创造力的经典教育,也来自鼓浪屿大多数家庭道德教育的核心观念“仁义”与“博爱”。这种核心观念,融合了中华传统的“五伦”美德和西方的人文精神,在这个相对稳定的小岛上形成了家庭道德养成的规范,如尊长爱幼、扶弱济贫、循规蹈矩、谨慎自尊、敬业乐业、勤奋向上,等等。这些规范通过“代间流动”,即家庭内部的言传身教和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促进岛上居民文化趋同和文明程度提高。这些规范也造就鼓浪屿人自重而谦卑,进取而节制,开朗而矜持的性格。当他们走出鼓浪屿、走向社会时,能够面对一切,保持初心。
    在书中的最后一章中,我们看到作者东瀛求学时经历的各种波折与艰辛,却没有抱怨而心存感激,正是鼓浪屿气质在作者身上的写照。这也是作者为什么有此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思之所在。
    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一份鼓浪屿的记忆,也期盼着作者的下一部作品问世,让我们分享鼓浪屿儿女的海外心路历程。
    (陈峰:历史学者。厦门市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兼任鼓浪屿归侨侨眷联谊会会长。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文献学研究及地方文史研究。著有《书海荡舟》、《厦门古代文献》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