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童话世界中的科学小路
http://www.newdu.com 2024/10/14 07:10:53 《知识就是力量》2020年第 姚利芬 参加讨论
关键词:科学童话 杨红樱 杨红樱的科学童话作品数量不算多,但她一直对科学童话创作怀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她最初的创作之路就起步于科学童话。她的作品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球生物知识,有助于小读者构建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她的童话中闪烁着生态伦理的哲思和爱的光芒。根据幻想故事距离“科学”的远近,可将科学童话分为两种,一种是紧紧围绕科学展开叙事的科普 童话,另一种是以幻想故事为主体,兼具科学元素的科幻童话。科普童话属于“低度幻想型”文学,因为有科学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常常让幻想变得束手缚脚。由此,如何有效地克服知识硬块是每一位科学文艺创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将知识硬块掰开、揉碎,再将其融注编织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当中。 书名:《杨红樱科学童话·我们的地球系列》 作者:杨红樱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 年 为了写作科学童话,杨红樱首先是构建了自己的“百科知识宝库”,她买来大部头的大百科全书一点点地“啃”,如牛细耕、反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眼中的海洋、沙漠、森林生物等知识体系。这个问题解决后,循此编织故事对杨红樱这样一个成熟的儿童文学作家而言就变得相对容易了。杨红樱的童话作品通常以几个主角的经历为线,将一个个小故事和知识点如串珠一般串连起来,用小读者喜闻乐见的侦探、漫游、历险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这方面的侦探式串珠作品有《福尔摩斯探案》,漫游式串珠作品有《小灵通漫游未来》。同样,杨红樱也在科学童话中塑造了一对神勇侦探的形象:“神 犬探长”和“青蛙博士”,一个智勇有加,一个无所不知。这一对搭档成功侦破了26个森林案件。这种侦探故事的写法,使得科学童话更加具有可读性。诚如中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程小青所言:“即使不讲具体科学,侦探小说本身也已经科学化了。” 漫游式的结构将一个个看似零散的生物知识点编织入文,读之极具画卷感。这一创作手法突出表现在《北冰洋的巨兽》中(《荒漠小精灵》也部分采用了这一结构)。《北冰洋的巨兽》设计了一对形象:小蛙人与䲟鱼波卡,杨红樱将䲟鱼的生理现象——经常吸附于其他海洋生物上随之游荡,成功地幻化为“旅游”,进而带着小蛙人在海洋中漫游历险也无不在“情理之中”了,这种合理的想象既自然出奇,又活泼有趣。我们看到,类似这种对知识的书写,并非简单的再现,而是杨红樱通过自己的吸收、理解和创造,对特定文化渊源进行个人化表现的结果。 杨红樱在传递“科学”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对科技发展、现代化进程和自然生物世界的种种哲思。她这样描写双锯鱼被海葵捕获的情节:双锯鱼游进海葵展开的触手间,伸展开的触手突然收缩起来,把后面那几条紧追不舍的鱼包围起来。 “唉!”波卡叹了口气, “爱美之心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这温柔的谋杀让小蛙人触目惊心:“谁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呢?” 杨红樱并不回避大自然处处潜伏危机的残酷真相,反而以客观的笔调四两拨千斤地带出,读之更像是人生寓言,不光给小读者,也给成人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除此,死于污染江水中的大马哈鱼、受困于城市噪声的动物等看似并不那么“美好”的描写也时常在故事中出现。还有奔跑赴死的旅鼠、咬死幼虎的母虎、寄生于鲨鱼的拟鱼……类似描写无不体现了她对自然之“道”的深刻体悟。 像刘易斯创造的纳尼亚世界、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一样,杨红樱以游戏般的思维,将科学知识融合于故事中,使其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对象,而是被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活。这让小读者在随着杨红樱的笔触在海洋、森林、沙漠的世界中“探案”或是“游历”之余,还会体验到那些鲜活、矛盾、复杂善变的生 物以及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童话世界中认识科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新奇的阅读与日月同天的生命体验
- 下一篇:丰子恺画作里的爱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