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土语的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49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由于地域和生产生活的差异,出现了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现在说起家乡的土话,不少人都奇怪这些土得掉渣的话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方言土语是约俗集成或由事由等辗转传承而来的。 做(zuò)势:对故意做作的人称为“装做(zuò)势”,是由“装腔作势”这个成语演化而来。指某个人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 囊(náng)瓜:即南瓜。囊,口袋也。古人用棉麻或革缝制成大小、长短不一的口袋以盛物,人们根据南瓜像口袋便俗称其为囊瓜。 撑(chēng)杌:也叫“杌撑”,因杌面可随意并合,撑开而名。其实叫马扎,也称“胡床”,是大草原牧民发明的。马扎上系一细绳,蹬着马扎上马后,手中的细绳一提,便将马扎提起来挂在马鞍上;下马后往草地上一放,坐下休息,十分方便。 大阳针:农村老年妇女爱把缝衣用的针叫“大阳针”。原来山西省的大阳镇家家户户做钢针名扬天下。明、清时期因质量好出口到周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十分兴隆。后由于机制钢针的冲击,逐渐淡出市场。 不觑(xū)顾:在淄博一带称“不觑乎”,意思是没有注意看,没看清楚。 不拢过:不得闲,没时间的意思。拢,用梳子整理头发。我国古代男女都留长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洗脸、梳头,将梳理好的头发辫成辫子或盘起来。披头散发被认为是最不讲究的,不拢过头发便不能迎客和外出。 稂(láng)筅(xián):稂,防害禾苗生长的杂草。筅,用竹子做成的刷锅、碗用具,就是炊帚。人们把不屑一顾或琐碎小事称为稂筅。 方言土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亲切,表意直白、明确。胡适先生在评论文学作品时曾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