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左)、戴志诚在新疆演出 北至大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西到红其拉甫,东到辽宁舰,进军营、入厂矿、深入山区、慰问灾区……近年来,在中国文联领导下,文艺志愿者们开展了“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支教、文艺培训、文艺扶贫等各类活动,文艺志愿者的身影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日前,中国文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北京举行了深入开展“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座谈会。王晓棠、叶小钢、刘大为、冯双白、李舸、姜昆、温玉娟、李昕、乌兰图雅等艺术家代表先后发言。 越是艰苦的地方,艺术家的舞台越大 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说,作为曲艺演员,他经常在第一线演出,但他强调,“同时我们也是受益者。纵观全国,曲艺的受众群体最为庞大,是其他任何一种表演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要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担当”。 青年歌唱家乌兰图雅是全国“最美志愿者”之一和少数民族“四个100”先进典型代表。她说,自己深切感受到,“无论边疆、农村、工厂、车间,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我们,我们的舞台就越大。我们应该像乌兰牧骑那样,把文艺当主业而不是产业,当正道而不是通道。”大家听到乌兰图雅的音乐,可能更多地是在广场上。她说,她这几年也一直致力于创作适合广场舞的作品,“看到人们能够随着健康的音乐翩翩起舞、强身健体,我的心里就特别快乐、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 “文艺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已经是数码3.0时代了,难道还不追求艺术演出的‘高大上’吗?社会经济都与国际接轨了,艺术创作内容也应该‘接轨世界’了吧?并不尽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60年来,乌兰牧骑用轻骑兵式的演出装备、因地制宜的演出方式,拒绝用奢靡的豪华设备硬撑起内容空洞表演无味的“大场面”,也不会用震耳欲聋的音响来宣泄个人的一己悲欢,他们用真挚的感情拥抱民众,也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好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作曲家需要多在生活里泡。某种意义上说,好作品应该是用脚‘写’出来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现身说法,指出了音乐工作者走入生活、贴近人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为电影《天上的恋人》创作音乐时,他专程到广西体验民生民情。“不到那个地方去,就无法感受那湿漉漉的空气,看不见树叶一碰就往下掉水的场景,就作不出来那种音乐。”为了创作乐曲《喜马拉雅之光》,他先后7次去西藏,也曾到尼泊尔采访,这些经历都对他个人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指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采风,包括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对当地民歌和乐器的熟悉,对于作曲家创作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年,我到过全国很多省市,从北方到南方,到基层考察、演出,我很希望以此给全国的音乐工作者带一个头:艺术家要扎根基层,深入生活。”他说。 已故著名舞蹈家贾作光长年坚持深入草原生活,创作了《鄂尔多斯舞》《鸿雁》《挤奶员舞》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也得到蒙古族百姓的拥戴和认可,他们称呼他“玛奈贾作光”(我们的贾作光)。冯双白说,“这是一个民族对艺术家的最高评价。” 著名影视话剧演员温玉娟总结自己数十年的艺术创作过程,认为要想塑造角色,就得走近角色。“走近角色不是凭想象,而是要体验,生活对一个演员非常重要。”《喜盈门》《咱们的退伍兵》等影视作品拍摄前,她都和剧组的演员们一起去基层体验生活。“下基层帮我积累了素材,所去的地方、所看到的情形都留在我的脑海里,当剧本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能在记忆里把他们的形象调出来。” 姜昆说,要想让观众认可你,认可你的作品,评价你说得好、唱得好,就必须跟老百姓面对面,讲他身边的事,说他熟悉的事,然后把最能引起他共鸣的内容反映在作品当中。“我们要记住艺术界的老话:‘要当好唱手,就得四海走。’‘谁的见识多,谁的嘴会说;要想嘴会说,多唠庄稼嗑。’‘不隔语, 不隔音, 顶要紧的是不隔心。’这些话无不透彻地体现出曲艺艺术与生活、与人民之间的本质关系。真正求教于人民、求教于生活,体验世间百态、寻求艺术收获,接受人民生活丰厚的滋养和沁润,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永远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是人民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据悉,日前,中国文联已下发通知,在全国文联系统开展“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今冬明春,特别是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又有一批人员精干、艺术精湛的文艺小分队正在或者即将奔赴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慰问演出、文化服务等惠民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