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形体演变中的类偏旁
http://www.newdu.com 2025/01/06 11:01:39 《语文研究》 陈春雷 黄德宽 参加讨论
On the Quasi Graphic Component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 者:陈春雷 黄德宽 作者简介:陈春雷,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黄德宽,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原发信息:《语文研究》(太原)2016年第20163期 第57-封三页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类偏旁是一个伴随着汉字的形体演变而产生的字形书写组合单位,与偏旁类似却又不具备偏旁构形功能,具有组合性、平面性、变异性、过渡性、符号性等特征。类偏旁是在字体演变、追求书写效率、追求美观规整、误解构形等众多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受到文字形体结构优化和文字社会规约性两大机制的制约。类偏旁概念的确立,在理解汉字形义关系的变迁、认识汉字符号系统的性质、推动汉字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 键 词:汉字构形/形体演变/偏旁/类偏旁 在新近出版的《古汉字发展论》一书中,我们从形体、结构、字用三维视角,对古文字各阶段汉字的发展演变作了系统的考察,该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同行的积极评价。[1,2]在该书中,除了宏观上梳理和描写古文字各阶段的汉字发展外,我们还对汉字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索。但囿于该书的研究任务和体例,对一些理论命题没能展开深入讨论,如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类偏旁。①传统上偏旁是指构成合体字的最小音义组合单位,而我们所说的类偏旁则是一个伴随着汉字尤其是古汉字的形体演变而产生的字形书写组合单位。类偏旁形式上与已有构形偏旁相同或相似,但并不具备偏旁的构形功能。对于汉字形体演变中出现的类偏旁现象,研究者其实早已有所关注,不过因没有一个合适的概念名称,一般笼统地将之归入偏旁、部件、记号等范畴。传统文字学在分析汉字构形时,已对这类现象做过专门的归纳分析,如清人易本烺的《字辨证篆》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16]当代学者讨论汉字构形和形体演变时,同样注意到了类偏旁这一现象,如姚孝遂先生在讨论汉字形体演变与识别问题时提到:“作为文字形体的构成部分,人们习惯称之为偏旁,有很多是属于纯符号,其本身毫无意义可言,既非形符,也非声符。同时还有许多偏旁,是文字形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屡经讹变,面目全非,失去其原意,也只能看作是一种纯符号。”[15]这里的“纯符号”(或称记号)式偏旁有很多就是“类偏旁”。王宁先生将汉字构件(又称部件)分为“成字构件与非字构件”,②并指出非字构件“只能依附于其他构件来体现构意”,[14]39即不具备偏旁的独立构形功能。这类非字构件很多也属于类偏旁。这些论述均触及到了类偏旁现象,但没有将类偏旁从偏旁、部件、记号等范畴提炼出来作进一步的理论开掘。因此,本文将对类偏旁概念作进一步的专题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