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汉语语法研究的战略思考(11)


    学术形象,也有微观的和宏观的两种。微观的是你专门研究什么,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副词,也有人专门研究时体,也有人专门研究语法化等;宏观的就是你主要运用哪一种理论来进行研究,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形式语法,有人专门研究功能语法,也有人主要从事认知语法的研究等。 
    形式语法引进几十年了,功能语法也兴旺一阵子了,可是我们中国优秀的语法研究传统呢?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语义语法理论。不仅仅因为语义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传统的强项,而且也因为这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弱项,更在于它是语言结构中的决定性要素,是语言形式依附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依据、根本。 
    语义语法的雏形,实际上是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来的,他开创了“从意义研究形式”的汉语语法研究新思路,他提出了涉及汉语语法意义的六大系统:动词时态系统、语义角色系统、语义范畴系统、语义关联系统、句子功能系统和句子语气系统,这是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法研究的核心思想,也是他对汉语语法研究最为重要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朱德熙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搞清楚意义和形式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对应说”“结合说”和“验证说”。胡明扬也提出了“语义语法范畴”,胡裕树和张斌提出在进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又要将其结合起来。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为我们开展“语义语法”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提出的研究语义语法的观点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其基本构想还是比较接近的,也就是继承了吕、朱的学说,并且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八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