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汉语语法研究的战略思考(10)


    四、打破单视点的局限,提倡双向选择的研究方法 
    我们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视点的,孤立地分析某个词语或结构的语法意义。我们需要打破这一束缚,树立起“双向选择”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制约关系。比如,我们发现在此与短语之外,还有一种“框式结构”,即某些词语构成一个不变项的框架,可能是跨结构的连续体,也可能是非连续结构,可变项可以填入这一框架,框架的整体意义大于两个部件意义之和,换言之,就是1+1>2。这一解释,也解决了“连A也/都B”“A了去了”“越来越A”“V你个头”中如何定义定性“连……也/都”“了去了”“越来越”“你个头”的困惑。 
    双向选择的关键是在解释某个结构组合时,打破单视点的局限,不只是从A的特点和作用来看B,还要从B的角度来看A。比如,名词与量词的组合,从名词选择量词的角度看,“一条黄瓜”可以说,“一根黄瓜”也可以说,似乎两者可以互换,当然,两者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条”突显的是其“柔软性”,“根”则突显其“硬度”。但是如果我们从量词角度看其与名词的组合,就会发现,可以说“一根香蕉”,却不能说“一条香蕉”,因为“香蕉”给人的具象是倾向于“立体圆柱形”的。至于“一条线”跟“一根线”虽然都能够说,所指却不同,前者是指抽象的“线”,后者指的是具体的针线的“线”。同样,在动名组合、形名组合中,我们也需要运用双视点来分析,不能拘泥于单视点。 
    五、做好拳头产品,树立鲜明的学术形象 
    一个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我们做学术研究,也需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有自己的研究强项和研究特色,需要树立自己鲜明的学术形象。最忌讳的是学术上的万金油,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搞过一点,但却什么都不精,什么都平平淡淡。这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对某个课题进行系列性的钻研。现在的学术太急功近利,太追求数量指标,太受行政干预。学术研究也好像工厂用机械生产杯子、碗筷一样,厂长、车间主任、小组长一层一层下达生产指标,限时定量必须生产出来,这显然是违背学术研究规律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