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不妨“抓小放大”(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29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云 参加讨论
从日本一些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历年来招聘录用人员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特殊部门的实际业务或者工作需要之外,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或者能力一般不被列为招聘条件。据调查,日本近七成的企业在录用新人时,都不重视受聘者在校期间的外语学习成绩及电脑操作水平。超过九成的企业或部门非常重视的是受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还有到本公司工作的意愿是否强烈等。虽然日本也非常流行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很多行业只允许获得资格证书的人进入,但这些资格证书的考试并不要求考英语,只有翻译、旅游等少数面向外国人的行业资格证书才需要考英语。 尽管日本总体英语水平不如我国,但这并未成为日本现代化的绊脚石,日本人对国外科技与经验的借鉴做得都很好。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高度重视并大规模地翻译外语科技著作。日本发达的翻译事业淡化了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日本的出版界多年来已演化出一套分工制度:数百家出版社各自负责一个专门学科,培养自己的翻译班子,不但外语素养高,有专业知识水准,并且判断力强,能熟悉世界科技动态,只要有重要的外文书籍、文章发表,他们立刻翻译成日文,提供给本国广大科技人员研读,使日本科技人员随时知晓世界最新科技信息。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固然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知识,但不能期望每位学生、每位科技人员都学会外语、熟练掌握外语。我国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最有效的办法是全力培养少数有语言天赋的外语尖子,减轻多数缺乏语言天赋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许可称为“抓小放大”。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如我们不懂法律可以找律师当顾问打官司,没有必要人人都去学法律,专业化分工才能把一门行当学精钻透,外语教育也是如此。 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让少数外语尖子为所有不擅长外语、不懂外语的国民提供翻译服务。例如,组织外语尖子把国外重要的科技信息和资料翻译出来提供给不擅长外语的多数国民,特别是把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及时提供给生产一线的每一位科技人员,这比全民学外语的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透过汉字繁简之争看文化共识
- 下一篇:靠什么来净化网络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