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评论:《中国成语大会》为何遇冷?


    下周日晚将开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是否能延续较高的关注度,人们正拭目以待。随着《中国成语大会》与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播出遇冷,文化节目如何在荧屏重拾辉煌,关键在节目设计上需贴近观众、在节目制作编排上勇于创新,让节目在“娱乐”中承载文化担当。
    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前晚落幕,来自北京的杂志编辑唐蕊最终获得冠军。但与去年同样在央视一套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中国成语大会》虽然同样传承民族文化经典,却没有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样具有轰动效应。
    节目遇冷说原由
    作为这两档节目的总导演,关正文直言,《中国成语大会》收视看起来没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高,是因为成语与汉字相比,跟观众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要弱一些,“观众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书写能力在这样一个时代已经有所衰减,受到强烈刺激,激发自己学习语词的愿望;而成语是语言应用的高级形态,是装饰性的、锦上添花的,观众即使不会也不会有切肤之痛。”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断提高汉字听写难度,让人竞猜的汉字大多呈现出“繁、难、偏”的特点,有些甚至是极少使用的古字、生僻字,而成语则充满了情趣、充满了典故,有的通俗易懂,使用广泛,它的丰富性远超许多冷僻单字。因此,简单说节目遇冷是成语对百姓生活的相关性不如汉字,其理由并不充分。对此,网友王祥批评道:“与其说现代人‘对不起’成语,不如说《中国成语大会》更对不起成语,更应面对成语做最虔诚的反思。”他指出,成语应该着眼于全民普及,并非遴选出文化精英。
    跟风雷同引腻味
    今年与《中国成语大会》同样遇冷的还有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去年首播时它最高收视曾冲至全国同时段卫星频道前三,其制作成本却不及娱乐节目一半,由此引发一些节目跟风。然而,《汉字英雄》今年第二季收视就出现下滑,一直徘徊在全国卫视同时段20位以后,令人困惑。
    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去年接连火爆荧屏后,全国各地随之出现了一批同类节目,如河南卫视《成语英雄》、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诗行天下》、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黑龙江卫视《最爱中国字》、云南卫视《中国灯谜大会》、北京台《于丹品味汉字》等,使荧屏出现了一股传统文化热……面对同类文化节目扎堆,《汉字英雄》主创高瑾说:“我们不仅不怕扎堆儿,而且希望扎堆儿,因为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节目出现。多方并举能让这类节目形成一个文化现象、文化事件,从而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反响,吸引更多的观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人还欣喜地说,不怕同类节目跟风扎堆,这证明了文化类节目并非曲高和寡,文化节目也能占据荧屏主流,文化可供挖掘得太多太多。但从今年收视来看,蜂拥而至、盲目跟风,最终导致了观众腻味荧屏降温。
    缺乏创新引反思
    应该指出的是,在热闹一时的荧屏扎堆中,真正能跳出窠臼、摆脱克隆、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并不多见。这说明,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搬上电视荧屏,绝不是一件轻松事。一味模仿、缺乏创新,观众极易腻味。文化选题太偏太深,更易曲高和寡,脱离观众。文化节目要叫好又叫座,仅仅凭一腔热情不行,急功近利更不行,这确实需要反思。
    去年,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横空出世时,人们觉得十分新鲜并产生了社会话题,如今,当同类节目过多过滥扎堆于荧屏,就使其迅速地丧失了原有的新鲜度和话题性,热度由此消退,这就是今年《汉字英雄》遭遇困境的一大原因。跟风扎堆,其实折射出我国荧屏缺乏创新的困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