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一应俱全”和“应有尽有”来源和结构考辨(2)


    分析这两个成语来源和结构的关键在于对“一应”和“应”的理解。 
    《汉语大词典》解释“一应”为“所有一切”,可见“一应”是个双音词,用以表示总括,所举的最早例证是: 
    (9)一应京朝官在任未满,不因公事,朝廷非时移替,在任不曾磨勘,转官者后来同计。(北宋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 
    其实,双音词“一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例如: 
    (10)凡应受钱,不限大小,仍令在所,折市布帛,若民有杂物,是军国所须者,听随价准直,不必一应送钱,于公不亏其用,在私实荷其渥。(《南齐书·王敬则传》) 
    例中“一应”与上文的“凡应”相对照,可以看出两者表示总括的意义很是明显。该例还可以把《汉语大词典》所举的“一应”的首见书证提前。不过也应看到“一应”出现之后使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一应”同义的双音总括词较多,该时期“凡”和“凡是”等仍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总括词,“一应”产生之初使用较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是在情理之中的。宋代以后,“一应”的使用才多起来,而且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用法和句法位置也逐渐多样化,比如: 
    (11)一应炉器家伙之类,家里一向自有,只要搬将来。富翁是久惯这事的,颇称在行。铅汞药物,一应俱备。(《今古奇观》卷三十九) 
    (12)沈实只得把山庄交与关保,叫他用心管理,以后租息一应俱送进城,与主人用度。(《型世言》第十五回) 
    例(11)中“一应”出现两次,前一个用作定语,后一个用作主语,作为总括词,前一个总括的是其后的成分,后一个总括的是前面的成分,说明其语义指向变得灵活了 ;例(12)中副词“俱”修饰谓语中心“送”,不过语义指向其前面的“租息”,并与“一应”形成呼应。 
    (13)贾母劳乏了一日,次日便不见人,一应都是邢夫人款待。(《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14)这是小人家里新造的坟,泥土工程,一应皆是新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15)床铺被褥,一应全备。每日三餐茶饭,也有荤吃,只是人肉罢了。(《七剑十三侠》第二十四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