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听南腔北调 说重庆方言(2)


    交流融合 相映生辉 
    在湖广填四川之初,不同方言区的人杂居一处,语言比较混乱。清《城口厅志》载:“民少土著,五方杂处,乡俗不同,土音各别。”民国《云阳县志》载:“康乾以还,始由湖南、北人徙居之故,方音往往杂以楚语。不惟上溯《方言》多不相符,近如《俗言》《蜀语》亦多违异矣!”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明清间自楚赣来迁者十六七,其遗传不尽随山川而变也。五方语言之异以名词各随沿袭,不能强同。”
    某些外省方言,顽强保留至今。客家方言在巴南区、涪陵区、合川区、江津区、南川区、璧山县、垫江县等地有零星分布。比较集中的如荣昌县盘龙镇,当地居民相互间交流仍然讲广东话。湖南方言零散分布在潼南县、梁平县、大足区、开县等地。福建方言只有大足县还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方言相互影响、融合,逐渐形成一种为各方面所接受的通用方言。民国重修《大足县志》记载:“本县语言旧极复杂。凡一般人率能兼操两种语音,平时家人聚谈或同籍人互话,日间乡谈,粤人操粤音,楚人操楚音,非其人不解其言也;与外人交接则用普通话,远近无殊。”而所谓“普通话”,是指在交流中形成的通用方言,即重庆话。
    抗战时期,大约有l00万左右外地人口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外地人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被广泛吸收,与重庆话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后,民工南下打工,也带回一些新词汇,使重庆方言不断融入新的成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