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A.I.+教育如何离开“乌托邦式”的设计?(3)


    A.I.下的协同:系统化改变正在发生
    A.I.+教育的优化落地,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事,它需要群力共建。也正因如此,科大讯飞在发布会后还举办了“A.I.助力教育变革”主题分论坛,教育行业的学者专家和校长从专业研究、名校实践、技术支撑和行业分析等角度,对“A.I.+教育”进行分享。作为企业代表,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徐玉林表示,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推动力。科大讯飞致力于将先进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融合创新,现在已形成了涵盖教学考评管完整环节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坚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这一核心使命。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以宁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作为案例,展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他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呼唤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也呼唤新的教育形态。以人为本的智慧教育正悄然开启教育的新时代,更需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表示,“教育的新任务是要让人类适应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他提出,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需指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跨学科实践应用、人工智能中小学普及教育。而未来的教育形态则可能有以下几大特征:内容定制化、时间弹性化、混合学习及合作学习、个性化教育、人人为师和终身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科大讯飞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邦奇带来了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介绍,并指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呈现时代分水岭,进入融合创新的时代”。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蔡耘在研讨会总结中则表示,我国正处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空前机遇当中,智慧教育是破解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重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将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路径,并逐步开启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因材施教,是自孔子时代就提出来的千百年来的教育理想,但一直都未能精准实现。而当A.I.来临,个性化教育可否真正摆脱模糊的概念与“乌托邦式”的设计?

(责任编辑:admin)